兩岸都缺席舊金山和會

1952年4月28日,《中日和約》在臺北簽字,右爲日代表河田烈,左爲我當時的外交部長葉公超。(本報系資料照片)

日本自從戰敗後,國土就被限制在本州、九州、四國以及北海道四座島嶼上。爲了防止已經佔領中國東北與北韓的蘇聯趁勢佔領北海道,導致日本如同德國以及朝鮮半島那般被共產主義勢力和資本主義勢力一分爲二,中華民國跟英國主動放棄了佔領日本的權力,使佔領日本的任務幾乎單獨由美國主導,卻也確保了戰後日本國土的完整。

而美國代表盟國對日本實施的佔領任務,要等到和平條約簽署以後才結束,屆時日本恢復爲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美國邀請所有對日本宣戰過的52個國家齊聚舊金山展開和平會議,簽署一個多邊和約來爲太平洋戰爭劃下句點。然而在舊金山舉辦和會的1951年9月8日當下,兩岸已經因內戰而分治了將近兩年,由誰代表中國與日本簽署和約成了一個問題。

此刻韓戰也已經爆發,以美國爲代表的聯合國軍在朝鮮半島上與中共大打出手,因此從華府的立場出發,當然是傾向於邀請中華民國出席舊金山和約。中華民國在二戰時就是與美國並肩作戰的盟友,邀請臺灣的自由中國代表出席舊金山和會順利成章,完全合法合情合理。然而另外一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英國,對此卻有不同的看法。

英國雖然也是反共的北約會員國,甚至也派兵參加了韓戰,卻從防止中共進攻殖民地香港的考量出發,在1950年1月就給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承認。此外英國還希望能與中國大陸維持經貿關係,並且期待中共有一天能脫離蘇聯陣營,所以主張邀請北京出席舊金山和會。最終因爲美英雙方無法取得共識,兩岸都缺席了舊金山和會。

在蘇聯、波蘭與捷克斯洛伐克等共產主義國家拒絕簽名的情況下,48個國家與日本簽署了《舊金山和約》(The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考量到沒有派遣一兵一卒參加對日作戰的黎巴嫩跟賴比瑞亞都簽了《舊金山和約》,中國的缺席成爲了一個巨大的笑話,北京當局拒絕承認該和約的合法性。所以日本想要恢復獨立,還需要與中國簽署一個雙邊和約纔算數。六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