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偏鴿 外資回頭敲進臺股

外資對亞洲股市買賣超金額

聯準會主席鮑爾於央行年會表示可能在年底前縮減購債規模但不急於升息。法人觀察,偏鴿派解讀使美股大漲也帶動新興亞股,臺股上週強力反彈,外資淨流入金額也居新興亞股之冠,高達6.9億美元,同以電子股爲重心的南韓則慘變提款機,不僅連續第三週面臨資金淨流出,且8月以來淨流出金額高達58.3億美元,是臺股淨流出的十倍。

中信小資高價30 ETF經理人張逸敏指出,近期雖然電子業終端需求出現疑慮,但上週半導體龍頭宣佈大幅調漲代工價格,大盤反映漲價效應,推升臺股連日強彈。展望後市,各家手機品牌拉貨力道有望轉強,尤其以蘋果手機受惠高階手機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華爲的退出,成長性備受期待,有望進一步拉擡全球5G手機市佔率,建議投資人不妨適時留意高價電子股的佈局機會。

中信綠能及電動車ETF經理人張士琳表示,臺股短期反彈格局未變,長期而言綠能商機正逐步浮現。目前國內的綠電革命進行式,除了RE100組織的國際壓力,國內政府推出用電大戶條款已於2021年正式上路,要求用電大戶企業必須在5年內建置10%綠電,2020年多數企業「超前部屬」,綠電採購的年交易量已超過8億度,預料未來採購交易量將穩定上揚。

安聯臺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近一週最重要的大事,莫過於重要晶圓代工漲價的消息。整體而言,晶圓代工報價今年以來持續上漲,主因在於晶圓嚴重供不應求,尤其成熟製程的相關產品。此次漲價反映安聯先前預期,晶圓代工吃緊至少延續到年底,且有機會延續到2022年。然而,IC廠商以及整體供應鏈接下來能否順利轉嫁成本上漲,以及反映成本是否影響終端需求,將是接下來觀察的重點。

羣益馬拉松基金經理人王耀龍表示,臺股當衝降稅政策延長,電子及傳產也步入出貨旺季,隨着市場逐步消化利空,研判臺股仍未於多頭趨勢未變,加上臺股因產業鏈完整且競爭力十足,因此後市仍有表現機會,不過操作上也仍需持續關注全球疫情發展及對供應鏈的影響、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動向等等。

在選股策略上,建議以基本面做出發,篩選產業趨勢明確、競爭力強的企業,產業方面,電子族羣仍相對看好半導體、IC設計、車用電子,雲端伺服器相關族羣趨勢仍看好,且股價基期仍低,表現可留意,此外,亦可適度佈局切入蘋果供應鏈或市佔率提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