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反應出現!房地產衰退後,中國鋼廠轉向海外銷售,卻遭多國抵制

房地產不是一個獨立的行業,它不只關係着下游老百姓的住房問題,更關係着上游多條產業與數以萬計企業的生死存亡。

如今,由於國內房地產市場的萎靡不振,所產生的連鎖反應也已經出現。比如作爲房地產原材料大戶的鋼鐵行業,由於市場需求下降,不得不轉而將產品售往海外。然而,這條路也並不好走。

近日,多家外媒,尤其是美國的媒體就發文指出:中國的鋼鐵產品,正在遭受抵制。

比如《美國之音》稱:隨着越來越多來自中國的鏈家鋼鐵進入拉丁美洲,導致與該行業相關的數十萬個就業崗位已受到威脅,一些拉丁美洲的金屬工人正在呼籲提高鋼鐵進口關稅。

拉丁美洲鋼鐵協會(Alacero)數據顯示,2023年該地區從中國進口了創紀錄的1千萬噸鋼材,同比增長44%。20年前,這個數字僅爲8.5萬噸。

《華爾街日報》也指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萎靡不振導致國內鋼鐵需求銳減,從而推動了鋼鐵出口的激增。

《中國經營報》在今年1月份的一篇報道也顯示,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預計2023年我國鋼材出口量超過9000萬噸,在歷史上僅低於2014—2016年出口規模。

中鋼協同時表示,需要注意的是,因出口規模擴大,2023年全球已有5個國家對華鋼鐵產品發起了6起貿易救濟調查,2023年年末墨西哥宣佈對華部分鋼鐵產品徵收近80%的進口關稅,鋼企需警惕貿易摩擦加劇風險。

但即便如此,鋼廠的日子恐怕也不好過。

中鋼協稱,在歐盟市場,由於CBAM,即碳邊境調節機制,也稱爲碳關稅的存在,中國鋼鐵企業會面臨對歐盟鋼鐵出口成本上升、價格優勢縮小、產品競爭力下降的問題,光出口成本就提高了4%至6%。

另外,筆者此前在與國內鋼廠打交道時曾被告知:原材料價格上漲讓鋼廠本就賺不到什麼錢。即便需求減少了,但鋼廠的產能也不是說降就能降下來的。除了人員成本的考慮之外,高爐等生產設備一關再一開,就是很大一筆開銷,所以很多情況下只能硬着頭皮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