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家的“讓利”,誰能真正受益?

作爲國內最大的二手房買賣平臺,鏈家率先在北京區域開始下調中介費,由原來收取房屋成交價的2.7%、全部由買方承擔;調整爲2%、由買賣雙方共擔。這意味着,買方單方面的中介費率將有望從2.7%將至1%。

真讓利?

之前在網上流傳許久的二手房利好,突然一錘定音,多少有些不真切,就如同樓市政策頻繁拋出的兩週內,北京二手房市場房源新增超過6000套一樣,猝不及防。

顯而易見,鏈家的這次“自我革命”,應該是響應今年4月份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的《關於規範房地產經濟服務的意見》精神——其中明確規定了“引導由交易雙方共同承擔經濟服務費用”、“房地產經濟機構要合理降低住房買賣和租賃積極服務費用”。

在此之前,鏈家2.7%的佣金費率主要由2.2%的居間服務費和0.5%的保障服務費構成(主要是確保資金的安全)。在一些成交淡季或非熱點區域,還有一定議價空間,通常能談到2.5%甚至更低。但與市面上的衆多同行相比,鏈家的執行費率仍遙遙領先。

這背後當然與鏈家龐大的流量入口息息相關,不僅線下門店密佈,鏈家網、App,以及後期整合的貝殼找房App,穩坐國內最大的房產類互聯網流量入口,與我愛我家、麥田、安居客等相比,早已經不是一個量級。在賣方市場,這是絕對的優勢。

事實上,隨着北京二手市場步入低迷,成交趨緩,購房人佔據主動,敏感的價格神經更精打細算:如果中介費可以更低,不是非鏈家不可;而對於賣房人而言,只要能將房屋儘快出手,保證到手的成交價格,也並不是只有鏈家一個選項。這樣的現狀下,中小中介公司在鏈家強大的包圍圈中緩慢發育,一點點分羹。

根據公開數據,北京鏈家在2022年共成交了71744套房,佔全北京二手房成交量的45%;進入2023年1月,全北京二手房成交9491套,只有3481套在鏈家交易,佔比36.7%;在剛剛過去的8月,北京二手房網籤12603套,其中鏈家的簽約套數4956套,成交佔比39.32%。事實上,2023年前8個月,鏈家在大本營北京,簽約量佔有率多月在40%以下,與過去相比,高光不再。

鏈家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有消息稱,在鏈家的一份內部文件中闡述了這次費率調整的背景,其中就提到,小公司和一些小區物業1-1.5%的中介費,讓市場競爭加劇。

眼下,各類新政持續發酵作用下,北京二手房市場開始略有起色。機構數據預計9月成交量在1.3-1.4萬套,比之前將會有大幅的提升。金九銀十,鏈家當然不想錯過翻盤機會。

鏡鑑諮詢創始人張宏偉認爲,這類似於“薄利多銷”的市場策略,雖然鏈家單套上中介費降低有損失,但是算總賬,隨着二手房交易活躍度的提升,鏈家中介費和營業收入總額還是會增加的。

真可行?

根據媒體報道,在鏈家正式官宣下調中介費之前,已經在市場上小範圍做過試驗。今年7月,鏈家曾在朝陽北苑大區試行中介費雙邊收費,業主承擔1.7%,買房者承擔1%。

媒體報道中提到,北苑區域庫存房源1500套,去化週期非常長,是典型的買方市場,所以鏈家選擇在這裡嘗試推行雙邊付費,初衷是爲了減少客戶選房障礙,促進成交。但儘管是雙邊收費,總的中介費用還是2.7%,誠意不足,並未換得明顯的成交量攀升。

如今,鏈家用2.7%的中介費主動降至2%的“誠意”,來換取新的市場份額,是否真的可行?對此,衆口不一。

正在鏈家掛牌售房的王女士告訴資冭,目前還沒有經紀人來找自己談要承擔1%的中介費問題。“其實買賣雙方從來都不平等,羊毛出在羊身上,哪裡都是這樣。對我個人而言,如果房子賣不出就先放着,繼續租也不是不行。”她坦言自己買房時承擔的稅費就很高,現在並不願意接受新規則。

現實中像王女士這樣的賣方思維不在少數,習慣了交易中買家包攬所有費用的模式,除了剛需置換或者着急變現的情況,多數人仍然可以通過調高報價等方式,將這1%加入總價中。

事實上在二手房交易裡,有多種稅費,每種稅費都有規定是買方付還是賣方付。但在實際操作中,爲了儘快促成房產成交,中介往往會利用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制造更多的不對稱。最終,誰在供求關係中表現得更強勢更渴望成交,大概率這筆費用會轉嫁到這一方。

有業內人士也指出,鏈家率先調降中介費對未來的交易影響非常有限,哪怕是下調到1%以下,也只是一個紙面標準,具體還要看實際如何有效操作。

更多的觀點認爲,單一討論中介費率下調並沒太大意義,因爲中介又當選手又當裁判的“雙邊代理”制度不變,中介利用雙方信息不對稱促進成交的本質不變,那麼這場交易中,買賣雙方都將利益受損。

真離譜!

購買一套二手房,如果滿五不唯一且面積小於90平方米的二手房交易,購房者需要繳納房產成交價1%的個稅和1%的契稅,再加上2.7%的中介費,意味着這套房子除了成交價本身,還要承擔額外4.7%的交易成本。一套價值600萬的房子,一次交易要收近30萬,這在很多城市已經是一筆買房首付款,甚至是全款。

此次在鏈家的帶動下,雙邊佣金如果能精準執行,對於買房人來說,這部分成本可以節省將近一半,算是個好消息。

但同時,中介費用的收取模式是否合理的討論熱度,已經超越降低佣金費率本身。核心的點在於:中介費憑什麼要按照成交總價的比例收取?按總價計算費率且不設上限,一直是一個難以言說的BUG,但究其根源,既無政策明言,也無法律支持,多年來僅靠口口相傳約定俗成。

通過查閱資料不難發現,稅法裡的稅費通常是按照總價比例收取,這是有法律支持的,不交稅就要面臨罰款或採取行政措施;然而收取房屋中介費,並沒有相關法律約束,這意味着主動權完全掌握在中介方,尤其是壟斷類型的房屋中介。

早在2010年前,當時北京的中介費普遍是1—1.5%,在房價快速上漲的賣方市場中,與當時市面上的中介公司坐等客來不同,鏈家反向操作通過主動出擊,收集了大量房源,成功佔位市場並獲得絕對的話語權,成爲最早推出高佣金比例的中介之一,最高比例曾達到3%。

後來的故事都看得到,鏈家通過互聯網,打通線上線下流量入口,依靠技術流常年霸榜二手房交易市場,市場成交佔有率達到50-60%,僅僅通過信息差便賺的盆滿鉢滿。前不久,鏈家旗下的上市公司貝殼,發佈公告稱通過全資子公司鏈家(天津)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在兩個月內,購買了39億元的理財。充沛的現金流也展示出中介行業的鈔能力。

鏈家在此次降費的公告中表示,後續各門店服務內容不減項、服務質量不降低,公司將於三週內在所有門店公示新的收費方式和標準,供市民監督。在《關於規範房地產經濟服務的意見》中,明確說明“鼓勵按照成交價格越高、服務費率越低的原則實行分檔定價”。而在實際房屋交易過程中,無論價格高低,從看房、談價、籤合同、過戶、貸款的流程如出一轍。如何繼續細化服務和定價,仍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作爲行業領軍企業,鏈家是否還會有新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