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池:捍衛北京肇始的“生命印記”

▲昔日蓮花池 ▲侯仁之偕夫人張瑋瑛實地考察西客站工地 ▲今日蓮花池

◎朱祖希(著名史地學者)

擁有3000多年曆史的北京城肇始於薊,它的生命之源——水,就是蓮花池。而當有關部門要把它填平建西客站時,侯仁之先生卻拍案而起,提出:蓮花池是咱北京城在成長過程中的生命印記。如果把它填掉了,就等於抹掉了咱北京城一段重要的歷史……

修建西客站是首都發展的需要

在新中國建立之初,北京城周邊的鐵路客運站有前門站(舊北京前門火車站,即今“北京鐵路博物館”)、東便門站、永定門站、西便門站、廣安門站、西直門站、德勝門站、安定門站、朝陽門站、清華園站等。但是,主要的客運量卻集中在了前門站。

隨着北京城市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往來交通量陡增。特別是在“一五”計劃完成之後,原有的鐵路設施,尤其鐵路的客運站已遠遠滿足不了實際的需要。爲了儘快改善首都鐵路運輸的狀況,1958年中央決定修築北京站。站址將設在原東便門站附近,並將其列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週年“十大工程”之一。

北京站於1958年開始規劃設計,1959年9月建成通車,前後僅用了10個月的時間。按設計規模爲日接發旅客列車50對。可是,到1987年就已達到79對了。這大大地超過了車站原來的設計能力。於是,有關部門又開始醞釀建設北京西客站的問題。

“蓮花池是北京的生命印記,不能佔”

北京西客站的規劃伊始,擬選址在原西便門站以西的蓮花池附近。這是因爲其所在的地理位置與原北京站在北京城的東西兩廂,互相對應;而規劃的新址所在地勢平坦,蓮花池雖已被列爲一處擬建的公園,但蓮花池的泉流早已因地下水位的日益下降而處於枯竭的狀態。特別是1958年在開鑿了“新開渠”引入西郊冶金、化工行業的廢水之後,湖水嚴重被污染,民怨很大。因之,將其填平、建成西客站,既可少佔耕地,消弭一處污染危害,也少有因拆遷而帶來的諸多麻煩。

但是,當侯仁之先生知道了這個西客站的規劃方案之後,他奮筆疾書給有關負責人陳述了蓮花池在北京原始聚落——薊的興起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與北京城的發展有着血肉相連的關係。

他說,從水的供應來講,一個城市的成長,水是絕對不可或缺的。北京城的肇始地——薊,它的生命來源——水,就是蓮花池。蓮花池是永定河在由東北向西南遷徙過程中留下的遺蹟,積水成湖。因其在薊城之西,而被稱爲“西湖”。金海陵王完顏亮喜愛植蓮,他在公元1153年遷都燕京,並改稱中都之後,便在西湖內廣植蓮藕,盛夏時節,滿湖盛開的荷花煞爲壯麗,令人歎爲觀止,因而改名“蓮花池”,並一直留至於今。所以,蓮花池是北京城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的“生命印記”。如果把它填掉了,就等於抹掉了自己的“生命印記”……這是萬萬不可以的!

正是由於侯仁之先生所擁有的一顆“保護北京生命印記”的赤誠之心,並據理力爭,有關領導終於接受了意見,並修改了原有的規劃方案:將北京西客站站址往東挪了100米,將蓮花池完整地保留下來!

“京門”之旁,再造“蓮花池公園”

1993年,北京西客站破土動工,侯仁之先生也一直惦記着蓮花池。所以,在西客站的主體建築基本完工之際,他就要親自到工地上去作一番實地考察。

這時的侯仁之先生已經是82歲高齡的老人了。他在夫人張瑋瑛先生的陪伴下,一直沿着樓梯爬到了頂層。俯瞰所及,蓮花池被完整地保留下來了,內心自然覺得快慰。但是,眼前所看到的卻是一個完全處於乾涸狀態的自然湖泊,裡面還堆積了許多建築垃圾……這又使老人家感到一絲惆悵——在他的內心仍非常擔憂。

返回北大燕南園之後,便又連夜寫了《蓮花池畔再造京門》一文,建議進一步開發蓮花池水源。其間這樣寫道:

1994年7月7日《北京日報》的“圖解新聞”版,用“再造京門”四個大字和一幅模型照片,生動地報道了我國目前最大的鐵路客運工程——北京西客站。這是一處國際水準的現代化交通樞紐,又體現了極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築風格。它的建築面積7倍於現在的北京站而有餘。北京站在東,而新客站在西。因此,叫作西客站。這東西兩站相去約8公里,結構工程即將於1994年底完工。展望未來,正如原刊“圖解新聞”所指出的:在1997年香港迴歸祖國時,第一趟懸掛彩旗的京九直達列車將從這裡出發,縱貫華北、華中、華南,直達香港的“九龍車站”。遠景在望,不禁使人心馳神往!

我以爲,這北京西站選址在蓮花池畔,只需進一步開發水源,蓮花池上平展如畫的水面,必將爲這號稱“京門”的交通樞紐帶來無限風光。同時,也將會產生良好的小氣候效應。然而,更有意義的是還應當看到,蓮花池在北京城的早期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重要影響……

1998年4月28日下午,侯仁之先生應邀爲北京市委作題爲《從蓮花池到後門橋》的報告。老人家又一次強調,薊城因蓮花池而建,而且在它的西邊,所以稱“西湖”。正是由於蓮花池的存在,影響到一個古代城市一步步的成長,最後更擴建成爲金中都城,爲北京城邁向全國性都城啓開了序幕。所以,我殷切地希望把蓮花池儘可能地加以恢復!

這樣做至少有以下三點好處:

第一,作爲“京門”的西客站附近,能保留有一片開闊的空間。

第二,富有歷史淵源的自然風光,出現在號稱爲“京門”的西南一側,不僅爲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光彩,也爲南來北往的旅客提供了一個幽雅的,可供遊賞休憩的好去處。

第三,如果給予充分的水源,可使人文、交通薈萃之處的西客站的小氣候得到進一步的改善。

他在上述的一段話中,曾幾次重複“殷切希望”,其拳拳之心、誠摯之情,可謂溢於言表。

就在侯仁之先生做了這個報告之後不久,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投資修復蓮花池,恢復往昔“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景象,並將其定名爲“蓮花池公園”。

2000年12月20日,蓮花池公園舉行開園儀式。侯仁之先生應市委、市政府之邀,以“第一嘉賓”的身份出席了這個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