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3年出現反聖嬰 氣象局:東北部秋冬季豪大雨機率增

蘇澳鎮長李明哲即時指揮蘇澳鎮公所清潔隊排除阻塞水溝。(蘇澳鎮公所提供/吳佩蓉宜蘭傳真)

根據中央氣象局統計,今年是接續2020和2021年之後,太平洋迎來的第3年反聖嬰現象,也是繼1998、1999、2000年之後再次出現連續3年反聖嬰的狀況。(取自報氣候-中央氣象局臉書)

根據中央氣象局統計,今年是接續2020和2021年之後,太平洋迎來的第3年反聖嬰現象,也是繼1998、1999、2000年之後再次出現連續3年反聖嬰的狀況。氣象局指出,反聖嬰現象牽動了全球氣候的變化,也讓提高臺灣在秋冬季的豪大雨機率。

「報氣候-中央氣象局」臉書專頁指出,反聖嬰特徵包含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偏冷、西太平洋對流增加、降雨增多,通常發生在春末夏初,秋末冬初會來到最強,並在隔年春季減弱。

此外,反聖嬰現象通常每2-7年發生1次,有半數以上的反聖嬰事件會持續2-3年,有接近50%的聖嬰事件發生後,隔年會接續發生反聖嬰事件。

對臺灣氣候的影響部分,夏季降雨和隔年春雨會減少,秋季東部降雨則會增多,隔年春季氣溫則會偏低;反聖嬰也讓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增強,導致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數量正常到略少,夏秋季生成的位置較靠近臺灣,而臺灣在秋冬季的豪大雨機率也會提高。

氣象局強調,歷史上從來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反聖嬰,因此典型的影響特徵並不是每次都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