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建議多發國債,每年發5萬億,十年可發50萬億

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本站財經、本站財經智庫聯合主辦的2024本站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於7月在上海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智造聚力 質煥新生》。

中泰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主題演講“2024年投資者如何尋找優質資產”中表示,目前中國經濟正面臨兩個問題,一個是結構性問題,一個是週期問題,在大類資產配置方面,投資者應該從結構性變化和週期性變化兩個維度看待市場可能出現的風險和可能存在的機會。

李迅雷表示,目前我們面臨的供需之間的結構性問題比較明顯,這也是經濟增速出現回落的主要原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表達,目前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而有效需求不足,包括有效消費需求和有效投資需求都不足。中國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的比重從2004年,即二十年前的8%,現在提高到了31%,但我們人口占全球17.6%,消費只佔全球13%,這個缺口還是存在的。

李迅雷進一步分析稱,中國經濟的另一個問題是2021年以後出現以房地產爲代表的週期下行的問題。房地產已經持續了二十多年上升期,上升期如果結束了,它理論上應該是一個下行階段。李迅雷建議用租售比來判斷目前房價水平,從目前來看,租售比明顯還是偏低,如果認爲20倍市盈率是合理的話,現在房地產市盈率大概在50倍左右。所以房地產恐怕調整時間會比較長,我們應對房地產週期下行,還是需要加大政策刺激的力度。

此外,李迅雷認爲,房價下行會帶來一系列變化,這就是經濟收縮的乘數效應。而成熟乘數效應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的,一片一片倒下去,比如紅木傢俱、珠寶玉器等具有金融屬性消費品的下跌。

那麼,在此背景下投資者如何配置資產、尋找優質資產?李迅雷提到他在2018年發表的文章《買自己買不到的東西》,即總體資本市場資產已經過剩,但是核心資產還是短缺,所以要買自己買不到的東西。他表示,不應該只把股市當做當作資產配置的主要工具,應該要把樓市、股市、債券市場和大宗商品甚至匯率,把外匯市場構成組合資產,在這裡面選擇一個最佳的。

李迅雷表示,資產荒的背後實際是高股息率的資產荒,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表現不太好,按市值大小排序,後95%股票的中位數都在下跌,只有市值前5%股票是上漲的,把新股剔除的話,下跌中位數的下跌幅度是負-23%。大勢股票在漲是因爲以央企爲主的上市公司分紅比例高,所以,在風險偏好下降情況下,出現非常奇特的資產荒現象,大家不願意持有風險比較高的資產。

目前不應該只把股市當做資產配置的主要工具,應該要把樓市、股市、債券市場、大宗商品甚至匯率放在一起,構成組合資產,然後再選擇一個表現最好的。

他認爲,在全球經濟的動盪背景下,黃金可以作爲一個保值和必選工具。他建議配置低風險資產,但如果財政政策更加積極,貨幣政策在穩健的基礎上偏寬鬆,一旦市場風險偏好上去的話,對於下跌過多的高風險資產,高成長型資產還是可以適度配置。另外,IPO放緩後併購重組借殼上市案例會增加,這也是可以考慮的方面,包括人口老齡化,總體來看還是有一些機會。

李迅雷稱1萬億超長期國債遠遠不夠(來源:C位觀察)

此外,李迅雷建議,多發國債可以解決資產荒的問題,他建議每年發5萬億,十年可以發50萬億,國債大概佔2034年GDP比重30%左右。另外他建議放棄匯率目標,讓利率能夠下來,這樣有利於提高資產價格的估值水平,有利於穩住房地產。

在“資本市場對話”環節中,李迅雷表示,耐心資本,現在市場還是缺。一種可能我們政策沒有落實到位,第二種可能還是資金缺乏信心。鼓勵耐心資本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現在目前市場風險偏好度這麼低的時候,應該要反其道而行之,提高風險偏好。

另一方面,李迅雷認爲,畢竟最終參與資本市場的中長期資本還是商業型資金,還是要以盈利爲目標的。“我們一方面在鼓勵耐心資本,是不是還需要有些真金白銀,比如給中長期資金能不能有一個託底的東西,能夠確保它最低的收益是多少或最大的虧損不會超過多少”,李迅雷稱。

在李迅雷看來,國家反覆強調要避免發生系統性的金融風險,“避免”不是一個抽象的口號,需要有一些準備。要穩定金融的話,必須要有一個法律依據,無論是平準基金還是各種穩定基金也好,在法律層面能確保它們的成立依據,這個對於提振市場信心是有好處的。

談及對“國九條”及對未來股票政策的建議,李迅雷稱,希望“國九條”理念從注重融資到注重投融資進一步結合,通過加大退市力度提升上市公司質量,通過嚴格上市規則,能夠讓市場有更好的公司可以上市,通過支持投資者,通過鼓勵耐心資本,中長期資金入市,讓市場更具有活力,讓投資者更具有信心。

李迅雷:我的建議就是不要再糾結3000 點是否能守住(來源:C位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