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成中美角力新戰場

(圖/達志影像)

在國際情勢急劇轉變之下,位處波羅的海旁的民主小國立陶宛在7月同意我國在該國設立「臺灣代表處」。中國則直到8月10日才宣佈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也召回駐中國大使。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我國曾捐贈立陶宛10萬個醫用口罩,2021年立陶宛也對我國報李,捐贈我國2萬劑AZ疫苗。2021年3月立陶宛宣佈將在臺設立商務辦事處,未料後來發展急轉直下,應與美國無所不在的身影有關。我國外交部7月20日宣佈,將在立陶宛設立「臺灣(人)代表處」(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並說立陶宛也將在臺設立對口單位。

中國大陸在我方上次於蓋亞那設立「臺灣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時立刻以明快手法逼迫蓋亞那改弦更張,這次儘管中國與立陶宛「反覆交涉」、「曉以利害」,但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與國會議員卻始終不爲所動。

爲何中國大陸在立陶宛的外交工作出了狀況?首先,過去半年左右,美國總統拜登在美日、美韓、七大工業國、歐盟等重大峰會都高舉「反中」大旗,成功建立「反中」連線,對立陶宛等民主國家起了相當大的鼓舞作用。

其次,立陶宛與中國建交利益有限,中國既無意也不願勸阻俄羅斯經常在波羅的海三小國邊界附近舉行軍演的行動,讓三小國安全受到威脅,而對北京失望。而美國在冷戰結束後即負起保護三小國的責任,每次俄羅斯陳兵三小國邊界時,美國都動員北約部隊不讓俄羅斯越雷池一步,所以三小國外交深受美國影響。

第三,在美臺、美立、臺立關係都互動良好的狀況下,美國居中運作,將我國原先在立陶宛設立商務辦事處的規畫升級爲「臺灣(人)代表處」,因爲白宮印太戰略總監坎伯才宣佈美國不支持臺獨與信守「一中政策」,選擇「臺灣(人)代表處」這個名稱,刺激北京的程度相對較低。對臺北而言,也算委屈求全,因爲按我國外交部對外關係名稱分類,「臺灣(人)代表處」較「臺灣代表處」稍微低半個檔次。

對北京來說,立陶宛堪稱近年來「最牛的」一個邦交國,對中國的施壓固然充耳不聞,對北京的利誘也無動於衷。北京對立陶宛則是輕不得也重不得。輕了怕波羅的海另外兩國跟進,更怕其他國家羣起效尤,重了則擔心三小國反目相向,影響更大。現在中、立兩國相互召回大使,顯示雙方關係進一步惡化,因爲相互召回大使的嚴重性僅次於斷交。

我國在立陶宛設立「臺灣代表處」一事,也成爲拜登政府施壓北京要求中國外長王毅7月25日「正式會晤」美國副國務卿雪蔓的籌碼之一。

立陶宛因緣際會意外成爲中美外交角力的新戰場,如果處理不夠妥適,則類似案例未來可能層出不窮,甚至成爲中美全球外交角力的新常態之一。(作者爲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