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川估北市天坑與極端氣候有關 綠議員促研擬對策

臺北市自5月以來已出現4個天坑,副市長李四川表示,與極端氣候溫室效應有關,只能靠基礎建設減災。(本報資料照片)

臺北市自5月以來已出現4個天坑,副市長李四川表示,與極端氣候溫室效應有關,只能靠基礎建設減災。民進黨臺北市議員認爲,天坑成因爲施工和管線破裂等,與極端氣候並無關聯,對於李四川發言感到失望,應拿出專業的技術應對,或積極研擬極端氣候下對於公共建設安全的對策。

李四川透過臉書指出,夏威夷茂夷島的大火、大陸及歐洲的水災、南投的豪大雨、高雄的積淹水和臺北市道路坑洞塌陷,都與極端氣候溫室效應有關,任何市政建設工程都無法克服瞬間的災害,只有靠基礎建設發揮最大的功能,達到減災。

民進黨臺北市議員陳怡君表示,李四川相當負責,在大同區南京西路天坑出現後,接連數日出現在現場關心天坑修復進度,甚至還中暑拉肚子瘦好幾公斤,肯定也佩服李四川對市政的專業及敬業。

她說,但如今看到李四川把天坑原因導向極端氣候,不免感到失望,短短100天天坑層出不窮,但天坑成因包含施工、管線老舊等,與極端氣候並無關係,若市府堅持與極端氣候有關,就更應該積極研擬極端氣候下對於公共建設安全的對策,還市民行的安全。

陳怡君要求,市府應針對路面做總體檢,對於老舊的管涵應更換或整修,防範未然。對於多次填補的路面,應主動徹查有無管線破裂,小天坑不處理,就會變成大天坑。

民進黨臺北市議員林延鳳指出,北市4處道路塌陷,分別是因建案連續壁施工滲水掏空、污水管破裂掏空、雨水連接管脫管掏空及側溝破裂漏水掏空,發生時臺北都並」無致災性強降雨,與極端氣候溫室效應無關,市府平日巡查、檢修量能不足,或工程品質不彰,纔是值得探究的主因。

她批評,北市府本應承擔過錯,找出一勞永逸的方法,如今李四川卻「甩鍋」,簡直是昧於現實,也令被影響的市民更憤怒。李四川是因爲工程專業才被市長蔣萬安找進市府,藍綠議員對專業性也沒有意見,這次本應拿出專業的技術官僚總督導,卻帶頭用這種言論甩鍋帶風向,恐讓市府單位上行下效,創造不良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