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再生稻總產量首次超萬噸
劉燁恆、黃曉俊、張靚
連日來,麗水龍泉市劍池水稻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雷少偉,正忙着將穀倉內的再生稻穀打包銷往全省各地。
“今年我們合作社共種植了8000畝再生稻,單單是二茬稻畝產就超過了250公斤。”雷少偉欣喜地告訴記者。
2024年,麗水再生稻種植面積超1.4萬畝,兩季總產量11900噸,首次超萬噸。據瞭解,頭季平均畝產600公斤,再生季平均畝產250公斤,畝均增收600元。
據介紹,再生稻種植是頭季水稻收割後,利用稻樁重新發苗、長穗,實現稻田一次耕整、育秧和栽插,收穫兩季稻穀的一種稻作類型。再生稻“割了還會長”的優勢,可爲農戶種植水稻降本增效。
雷少偉算了一筆賬:如果第二季種晚稻,一畝地插秧需要人工成本、施肥成本、種子成本,還需翻耕、病蟲害防治等費用。而種再生稻,僅需少量肥料,病蟲害防控成本低,可省去大量直接成本,與種一季晚稻相比,一畝地要多出約500元利潤。
“再生稻第二茬的灌漿期一般在9月中下旬,避開了夏季高溫期,秋季晝夜溫差大,灌漿質量更高。”雷少偉告訴記者,因爲再生稻第二茬稻米的口感好,市面上銷售價也更高,“一般來說,再生稻每斤售價可達3.5元,比普通晚稻每斤要貴1元左右。”
目前,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雷少偉的合作社共承包了8000多畝土地,形成的“土地流轉+農田管家”模式,輻射帶動了2000餘名農戶每年增收約5000元。
“種一季、收兩季,第一季就能保本,越來越多的農戶嚐到了甜頭,加入種植再生稻的行列。”麗水市農作物總站副站長範飛軍介紹,自1998年率先在全省成功探索種植再生稻,近年來,麗水聚焦品種選優、技術研發、品牌培育,闖出再生稻產業發展新路。
基於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實際,麗水積極引進再生稻優選品種進行比較試種,選拔出“甬優4901”“甬優1540”等產量高、品質好的再生稻品種。同時還發布了《再生稻栽培技術規程》地方標準,規範地理環境選擇、頭季稻栽培技術、收割與施肥等再生稻生長關鍵技術,並在全市推廣“社會化服務+鄉土農技員”模式,助力今年再生季平均畝產250公斤,相比2019年試點種植增產67%。
如今,麗水正大力佈局再生稻產業集羣。2024年以來,全市建成再生稻示範基地55個,先後建設龍泉蘭巨—查田—小梅、松陽西屏—古市、慶元竹口等再生稻產業集羣示範帶(點),實施統一品種、規模生產、標準管理、產銷一體的“四統一”發展模式,統籌推進再生稻米品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