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漫博口出狂言:英語是垃圾語言,學英語就是崇洋媚外

還是在2023年9月份的時候,西安交大發通知,稱不再將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以及其他英語考試成績作爲畢業與學位授予的條件。這令“英語無用論”者十分激動,要求取消英語的言論甚囂塵上。

記得在當時,非常多的人跳出來嚷着取消英語,說中國強大了不需要學英語,說學英語沒有用,說英語就是廢物,說學英語就是崇洋媚外。當時胡錫進站出來支持學英語,還遭到了很多人噴。

最近看到一個視頻,又見到反英語的了,而且這次不是如同網友反對,反對者來頭不小,名頭很大。此人就是李漫博。

李漫博在視頻裡口出狂言,把英語說成是垃圾語言,稱漢語是最高級的語言,學英語是喪失了文化自信,是崇洋媚外。

李漫博說,當初民國時期引進英語,是因爲我們中國人崇洋媚外,失去了文化自信,才把西方的語言弄到大學裡邊。

視頻不長,但是從中卻可以準確把握李漫博的觀點,而不會有斷章取義之嫌。李漫博的觀點就是:反對學英語,學英語是失去了文化自信,是崇洋媚外。

那麼李漫博何許人也?有資料顯示,李漫博是一位獨立文化學者,國學通才,後被北京大學聘爲客座教授,經常在北大、清華、人大、中央黨校開講座。

網上可以搜索到李漫博的許多講座視頻,內容基本都是關於儒釋道等國學的,強調文化自信,反對崇洋媚外。可以看出,李漫博在國學研究方面頗有造詣。

然而,強調文化自信,反對崇洋媚外,就要反英語嗎?在我看來,李漫博是太愛國學而對文化自信跑偏了,把英語說成垃圾語言,稱漢語是最高級的語言,說學英語是崇洋媚外,這絕對不叫文化自信!

什麼是文化自信?所謂文化自信,是指認同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有堅定信心,並因此而熱愛漢語漢字,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但是,文化自信不代表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其他國家的文化。恰恰相反,文化自信應該主動擁抱世界各民族優秀文化,從中汲取營養,豐富我們的中華文化。因此,學習英語絕不是崇洋媚外。

誠然,在民國時期,確實有一些人喪失了文化自信,甚至還有人主張廢除漢字,全盤西化的,而且他們還付出了實際行動。但今天我們看到,漢字不僅沒有被廢除,反而表現出非凡的優越性。

但是無論我們如何熱愛漢語,都不能把英語說成是垃圾語言,這是很不理性的。漢語的偉大,並不是建立在與英語以及其他語言對比基礎上的,不是英語以及其他語言襯托出來的。應該說,世界上每一種語言都是偉大的,都被本民族熱愛。

語言是神奇的。語言的功用在於交流與傳承,只要具備此功能,任何一種語言都是了不起的。漢語、英語、阿拉伯語、藏語、蒙古族、波斯語、俄語、德語、法語、日語、韓語……哪種語言不被本民族熱愛?哪種語言不偉大?

堂堂中國人,爲什麼學英語?這不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只要稍有點理性,對世界有所認知,都能回答出來。但是,這個答案無關民族情感,與文化自信沒有半毛錢關係。答案就是:一是爲學習西方好的東西,二是爲方便國際交流。

近代科學誕生於西方文明,這是不爭的事實。從清末開始,爲了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與文化,很多有識之士學習英語,政府也專門派出留學生,於是迎來了“德先生和賽先生”。而且時至今日,西方科技仍然具有領先優勢。

世界上說漢語的人口多,但不可否認,說英語的國家多。也就是說,雖然英語與漢語都是聯合國工作語言,但是漢語的通用性確實比不上英語,這一點不必避諱。所以,爲了與世界各國進行交流,學習英語肯定是必須的。

所以,李漫博雖然學識深厚,熱愛中華文化,但是把英語說成是垃圾語言,過分貶低,而且說學習英語是失去了文化自信,是崇洋媚外,這實在不理性,我認爲與其學者身份也不搭配。

當然,對於英語的態度,還有一部分人不是徹底反英語,而是反對英語的主科地位,認爲中國學生在英語上花的時間太多了,尤其是說很多人實際上一輩子用不到英語。這個倒是可以探討的。

對於反對英語成爲主科的這種態度,我的觀點是:

第一,國家需要英語方面的優秀人才,把英語作爲主科,有利於發現和培養這方面的人才;

第二,沒有人能判斷出哪個孩子適宜學英語,哪個孩子不適宜學,所以只能讓每個學生都學;

第三,如果把英語設爲選修學科,那麼勢必降低教學效果,很多想讓孩子學英語的家長就得花更多錢上課外班;

第四,決定讓孩子長大後打螺絲、搬磚的家長,可以讓孩子不要學英語。

事實上,很多人說學英語沒有用,都是在長大之後,這等於是馬後炮。如果誰有未卜先知的本事,知道自己一輩子用不到英語,那當然不需要學了。但誰有這個本事兒呢?哪個家長能斷定自己孩子長大註定打螺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