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謝幕 改革大業抱憾

習近平(圖左)和李克強(圖右)向記者揮手致意。圖/中新社

李克強小檔案

李克強總理任內經濟成長率暨大事紀

今年3月大陸「兩會」期間,大陸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任內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這場「告別演說」只用了一小時,但獲得全場32次掌聲,讀完最後一句掌聲更達37秒。會議結束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起身與李克強簡短握手。未料半年後,李克強於上海驟逝。

李克強26日晚間突發心臟病,經全力搶救無效,終年68歲。中共中央與大陸政府當晚發表正式訃告,稱呼李克強爲「卓越領導人」。

追溯2013年3月接任國務院總理時,李克強首度與中外媒體見面時高呼,「改革貴在行動,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等名句,之後提出持續發展經濟、不斷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正三大施政目標,首秀贏得外界肯定。

李克強是1977年大陸恢復高考後首批北京大學法律系的學生,擁有北大經濟學碩士及博士學位,期間師從主張改革開放的厲以寧等知名學者,爲大陸迄今歷任總理學歷最高者。

學者形象濃厚的李克強被視爲中共體制內的溫和改革派、「專業治國」的典型,仕途由共青團起家,先後主政河南、遼寧分別爲農業及以國企爲主的工業大省。他一路從最年輕省長、最年輕省委書記晉升到最年輕副總理,擔任國務院總理後,與習近平組成「習李體制」,在經濟大政上輔佐習近平,當時大陸已告別令世人驚豔的經濟兩位數成長,面臨的是「四萬億(兆元人民幣)」政策留下的後遺症、美國經濟下滑與歐債危機等挑戰。

上任後他提出「放管服」概念(簡政放權、加強監管、優化服務),力挺民營企業,「克強經濟學」一度成爲顯學。2015年他提出「大衆創業、萬衆創新」,鼓勵青年與科技人才創新創業,騰訊、阿里巴巴等民企蓬勃發展,大陸網科實力迅速崛起。

習李關係在2016年左右發生變化,雙方對大陸經濟發展方向與如何看待民企定位的態度不一,習近平的「財經大掌櫃」中財辦主任劉鶴與國務院經濟論戰時,主張改革優先,長痛不如短痛,與李克強主張的「促增長、緩改革」形成鮮明對立,外界稱爲「南北院之爭」。

同年,中共十八屆六中全體會確定「習核心」地位後,加上習近平透過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進一步弱化國務院功能,李克強成爲外界眼中「最弱勢的總理」。

新冠疫情期間,習李經濟理念矛盾愈發浮現。2020年10月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批評金融體系的談話觸怒高層,大陸官方嚴厲整頓民營經濟,「國進民退」蔚爲風潮。2021年中共提出全面脫貧、共同富裕,李克強卻提到大陸仍有6億人每月收入僅人民幣1千元。就連疫情期間民生凋敝,中共高層採取封鎖邊境的清零政策,李克強不斷要求官員須提振經濟,預防疫情對就業的衝擊。

昔日「專家治國」憧憬,隨風而去。2022年3月李克強最後一次的總理記者會坦言,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國內矛盾和困難疊加,但疫情給經濟帶來嚴重衝擊是最大的挑戰。他說:「我們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行不避險,盡了最大努力。」揮手告別政壇與塵世的李克強,留給世人經濟大業未竟改革的遺憾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