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有個勝利酒廠,你還記得嗎?

“你還記得勝利酒廠嗎?”

將這個問題拋給麗江年輕人,大多茫然。

這是自然,畢竟,歷史悠遠。

如果從1954年在麗江古城以集體合作釀酒社算起,勝利酒廠成立至今已有70年時光。

70年的歲月長河裡,它曾經輝煌,並幾經更名,幾經迭代——

上世紀80年代英國女王伊麗莎白訪華抵達昆明,勝利酒廠生產的“三多”牌窨酒便出現在省政府的接待宴席上,席間伊麗莎白女王連飲三杯,之後窨酒遠銷至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日本等十餘國;

1984 年,勝利酒廠生產的窨酒先後獲得國家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以及雲南省地方名特產品和省優質產品稱號;

麗江窨酒作爲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其標準的源頭就來自勝利酒廠;

麗江周邊的香格里拉、鶴慶等地釀酒,紛紛來勝利酒廠取經;

至今,緬甸、滇西北一帶部分酒廠和農散戶釀酒用的酒粬,依舊來自勝利酒廠……

曾經輝煌無比甚至到了婦孺皆知的勝利酒廠,爲何如今在麗江市民心中,幾乎“查無此廠”?70年的歲月,它經歷了什麼?如今還在生產嗎?

“勝利酒廠還在呢!”站在拉市海湖畔,勝利酒廠新一代管理者王偉爲“消失”的勝利酒廠發聲。

2010年,勝利酒廠搬到了拉市海湖畔的大研農場(此前的麗江監獄)。相對於這個地點,大多數老麗江人所熟知的廠址,要麼是福慧路旁的麗月湖;要麼是黑龍潭附近(如今麗江市幼兒園所在的地方);再往前追溯,麗江老人會告訴你,剛建廠的時候,勝利酒廠的工作地點在古城的小四方街上……

除了廠址的變化,“勝利酒廠”這個老字號的名字也幾經更迭:從成立之初的麗江古城幾個釀酒小組組成的“麗江勝利合作釀酒社”,到1960年代的“麗江縣釀酒廠”,到1970年代的“麗江勝利酒廠”,再到“麗江勝利酒業有限公司”,都是它。

如今,他們的名字就如同勝利酒廠曾經的招牌產品窨酒一樣,略微泛黃。甚至搬遷到拉市海後,大多數市民都以爲勝利酒廠“倒閉了”。只有少數本地的老朋友知道它還活着,找着過來買酒、藏酒。麗江著名口書書法家和志剛老師,就是其中之一。

在勝利酒廠的庫房中,堆着上百斤“和志剛存酒”。讀本君採訪當天,和志剛恰好帶着朋友來買酒,在新建的麗江勝利酒業品鑑中心內,他一邊盛讚“勝利酒廠的酒是麗江的茅臺”,一邊帶着一波朋友現場掏錢,數着鈔票買酒。

“很多麗江本地人對勝利酒廠還是很有感情的。”作爲一名80後,對生長在麗江古城的王偉而言,勝利酒廠是他腦海中抹不去的記憶。曾經住在古城他家隔壁的爺爺楊爾鼎,就是勝利酒廠的前廠長及“麗江粬”的研發者,還是雲南省勞模。王偉家也有親戚曾在勝利酒廠釀過酒,麗月湖畔的酒廠是他兒時玩樂的地方,就連他家的縫紉機,都給勝利酒廠縫製過酒廠的LOGO……

2007年,剛畢業的王偉和幾名古城青年通過招工到酒廠做技術人員,最後留下的只有他一人。這些年,他從技術員做到工會主席,又成爲勝利酒廠新的CEO。“現在這個社會,酒香也怕巷子深。”王偉很遺憾在經濟發展的浪潮中,勝利酒廠的市場一再收縮,從原來的賣酒和酒粬,到現在只靠酒粬銷售維持運營。

現在的他,想做點什麼,“讓這個品牌不再僅限於酒粬,不再落寞。”

勝利酒廠曾經有兩個招牌產品:酒粬和窨酒。

“麗江粬”的研發者楊爾鼎已去世,但在他的口述中,勝利酒廠的第一次輝煌,是在酒粬技術的革新之上。

當時在酒廠擔任技術負責人的楊爾鼎去貴州安順學習酒粬製作技術,學成之後根據麗江實際,將原料由原來的大米改成麥麩,極大地節約了成本。當時的麗江,一斤大米的價格在1角以上,而麥麩每斤才2分,1964年,勝利酒廠用麥麩爲原料,製成了高質量、低成本的“麗江粬”,而昆明在1967年才研製出了同等質量的酒粬,整整比麗江晚了三年。

一時間,麗江粬成了熱銷貨,附近州縣甚至鄰近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慕名而來,勝利酒廠全員加班加點生產仍供不應求,麗江粬成了麗江的一大品牌。

據楊爾鼎的口述,當時麗江粬每斤成本僅4~5分,而售價卻是8角4分。從1967年到1985年期間,每天的產量都在1噸上下,利潤可觀,連縣稅務局都派人常駐酒廠。職工的待遇也有了大的改善,工資以外還有加班費和獎金,有時加班費甚至超過工資數。

在市民楊嬢嬢的回憶中,勝利酒廠的輝煌在一部電梯中得到佐證。

80年代的麗江,許多人都不知電梯爲何物,但勝利酒廠就安裝了一臺。楊嬢嬢夥同着兄弟姐妹幾個央求了當時在廠裡的熟人,讓他們去搭乘那部電梯,雖然中途酒糟味道刺鼻,但對於年僅8歲的楊嬢嬢來說,“當時也算開過洋葷了!”

至今,40多年過去,酒粬依然是麗江勝利酒廠的招牌,勝利酒廠的酒粬也依然是雲南酒粬銷售最多的企業,2019年曾一度做到800萬銷售額,哪怕因爲疫情和緬甸內亂,出口銷量銳減1/3,依然有人頻繁打電話來問,“給緬北的酒粬什麼時候能夠供應上?”

也因爲麗江粬名氣太大,在保山地區,甚至還有無良廠家生產以次充好的“麗江粬”破壞市場。“我們常會接到投訴,說我們的麗江粬不出酒,結果過去處理一看,全是假貨!”即使報警處理了,也無濟於事,他們還是會找個地方重操舊業。

只可惜,對於酒廠的另一個招牌窨酒來說,世界變化太快,它沒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

從清朝道光年間便有記載的窨酒,在麗江度過了500多年世道變遷的時光。

在一個世紀之前,麗江古城的每一條街道,幾乎都有一兩位會釀造窨酒的納西阿媽,有姓李的,有姓楊的。

顧彼得《被遺忘的王國》一書中釀酒的李大媽▲

這款泛着琥珀色光澤的低度發酵酒,曾是馬幫沿途饋贈商友、打通關係的禮物,也是納西族的喜慶酒。許多麗江大戶人家在孩子降生時,會用陶罐往地下埋幾罐窨酒,等孩子成年或結婚時再挖出來喝上幾壇。它還是約瑟夫·洛克及顧彼得在麗江古城最愛的酒。據說,1949年兩人匆忙離開麗江時,都不忘在堆滿植物標本、東巴古籍的飛機裡再塞上幾壺麗江窨酒。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窨酒耗糧大、生產成本高而停止了生產。

改革開放後,窨酒釀造重新得到重視。麗江政府抽調技術人員,在麗江縣勝利酒廠成立工作組,在保持傳統工藝的原創上,對工藝進行了科學整理。“可以說,麗江窨酒的標準就是勝利酒廠制定的。”王偉說。

一時間,勝利酒廠生產的“三多”牌麗江窨酒風光無兩。

據記載,“三多”牌麗江窨酒1982年獲全省行業評比黃酒類第一名;1983年被評爲雲南省優質風味名特產品和雲南省優質產品;1987年獲全國黃酒節評比第二名。同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問昆明期間,在省政府的招待宴會上連飲三杯,大加讚賞,名揚海內外。

在勝利酒廠新裝修的勝利酒業品鑑中心內,被老外拿在手中的永勝瓷瓶裝的窨酒,印有英文和日文出口包裝的窨酒,1986年雲南省委書記題字“大力發展民族傳統飲料窨酒”,以及1987年雲南省省長和志強題字“滿園天樂從何來,原是納西窨酒開”,都昭示着窨酒曾有過的榮光。

只可惜,那屬於曾經。

王偉分析,市場的萎縮來自於多方面原因:一是市場競爭日漸激烈;二是管理制度滯後,產品創新和宣傳相對不足,未能隨着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而及時調整;三是彼時多頭領導,政出多門,廠裡沒有足夠的自主權,不僅導致職工的生產積極性下降,還影響產品的質量;四是後期選址錯誤。搬遷到拉市海後,這些年的利潤和精力都放在如何更新環保設備上,麗江粬僅能勉強維持生產,乾脆就不折騰了。

如今,緩過神的王偉還想再“折騰”一下。

在王偉看來,新舊也好、興衰也罷,都屬正常。可口可樂也經歷了低潮,雲南白藥也曾被打上“陳舊”標籤,“但爲什麼他們都可以重獲年輕人的喜愛?”王偉看着與品鑑中心僅一扇玻璃門之隔的庫房裡存放的大大小小几十個罐子,“這裡400多噸有年份的藏酒,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擁有幾代人的技藝,放在這裡太可惜了,我想讓麗江人嘗一嘗,說不定這也是品牌煥新的一次機會……”

這樣的底氣來自今年7月勝利酒廠做的一次“原始”嘗試——擺攤賣酒。爲打開沉寂已久的市場,他們開了一罐珍藏10年的基酒,經過工序處理後,將它賣到嘉和夜市及周邊的鄉鎮上。

“就那一個月,我們賣掉了16噸的庫存,回款100多萬!”王偉說:“而且你肯定想不到,買得最多的還都是專業人士,他們喝了覺得好喝,便電話讓我們拉酒過去,證明我們的酒品質是過關的!”

嘉和夜市也是如此,愛喝酒的市民湊上來會說兩句話,第一句是,“沒想到勝利酒廠還在”,第二句是“給我來上幾斤嚐嚐!”

在周邊的鄉鎮促銷,一些趕街的老人看到勝利酒廠的字樣,紛紛圍到車前嘮嗑,當年在勝利酒廠買酒糟的經歷,怎樣背糧食賣到廠裡的故事,都如數家珍。“聽得我們很感動,那一刻我覺得,我們廠沒有沒落,麗江人民對我們的情懷還在,我們的酒依然有市場!”王偉說。

王偉和公司同事一起,分析市場與產品,推出針對麗江人口味的小曲清香型白酒“大麥酒”和“麗江小清”,其中,大麥酒是許多八零後年輕時代的回憶。並將1989年生產的麗江窨酒重新處理包裝,放到古城中投入市場。“窨酒很適合遊客的品味和電商市場,一是顏色好看,琥珀色的瓊漿;二是口感好,既是飲酒,又像吃蜜,有着一點淡淡的藥材香,還富含多種氨基酸。4000萬遊客中有1/10來買,市場就起來了。”

但國內白酒市場滿目都是更醇香的對象,再加上並不那麼“長情”的新一代消費者,勝利酒廠想要勝利地搶佔市場,仍在探索的路上。

不管未來如何,最起碼,勝利酒廠,這個曾經在麗江婦孺皆知的酒廠,又開始折騰了。這是個好的開始,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