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的最後一戰

本文系本站新聞本站號【特色成長計劃】簽約賬號【華商韜略】原創內容,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搞研發可不像玩資本那麼容易。

文丨華商韜略 莫 莉

成立20年才3款新藥獲批,過去3年就燒掉了約4億美元。

隨着和黃醫藥登陸港股,李嘉誠的醫藥帝國也漸漸浮出水面,但這真能助他再創財富神話嗎?

【身價又漲了!】

李嘉誠富的時間實在太久了。

自從1979年首次登上香港首富的寶座,40多年來,李嘉誠包攬了多項“首富”頭銜,中國首富、亞洲首富,乃至蟬聯十幾年華人首富,書寫了數不清的財富神話。

近年來雖然勢頭有所回落,但今年3月公佈的《2021胡潤全球富豪榜》,李嘉誠仍以2200億元的身價名列全球第43位,爲香港首富。

而隨着和黃醫藥上市,李嘉誠的身價也再次水漲船高。

6月30日,和黃醫藥登陸港股,首日大漲110%,總市值超過了700億港元。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此前多家本土創新藥企登陸港股都破發,就連明星企業百濟神州都沒能倖免。

和黃醫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當年,李嘉誠旗下長江和記黃埔在香港全資設立了和黃中國醫藥科技(簡稱和黃),後來在開曼羣島註冊。這也是和黃醫藥的基礎。

2001年以來,和黃通過合資、獨資等形式,成立了醫藥、保健品公司,負責相關產品的生產、營銷及分銷。專注腫瘤藥/免疫藥物研發的部分,是2002年成立的附屬子公司和記黃埔醫藥(簡稱和黃醫藥),其業務定位就是以創新藥研發爲主、成藥銷售爲輔。

此次上市,和黃醫藥也是整個體系的核心品牌,取代了原來的和黃中國醫藥科技。

和黃醫藥上市,創新藥無疑是吸引投資人追捧的最大噱頭。而實際上,李嘉誠對和黃的最初定位是“創新植物藥”,很多佈局是圍繞中藥產業展開的。

比如和黃在內地合資建立的第一家藥企,就是與上藥集團旗下上海市藥材有限公司共同投資2.2億元,改造當時的上海中藥製造一廠,也就是後來的上海和黃藥業有限公司。

而老藥廠原有的麝香保心丸,在此後每年都貢獻數億元銷售額,至今仍然是公司的主打產品之一。招股書顯示,上海和黃藥業生產的麝香保心丸的銷售額,在2018年、2019年、2020年總收入中的佔比分別達到了約85%、88%及90%。

2005年,和黃又與廣藥合資成立白雲山和黃,主要是生產、銷售自有專利的非處方藥產品。

從國家藥監局數據庫看,包含了大批中成藥產品,如口炎清顆粒、腦心清片等多款產品,都是獨家品種。

▲和黃醫藥已上市及在研產品情況來源:和黃醫藥公司官網

2009年,白雲山和黃已經從年虧損近5000萬元,轉變成銷售額近10億元的中藥企業,年均增長超過30%。不過今年年初,和黃醫藥將這家合資公司的全部股權以1.69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德福資本。

和黃醫藥之所以能夠轉向創新藥,還多虧了後來創辦再鼎醫藥的杜瑩。2001年,她接受李嘉誠邀請,從輝瑞回國發展,經過幾年的努力最終確定了小分子靶向藥研發方向。

當時任和黃醫藥總裁的杜瑩信心滿滿,稱要在中國創新藥領域“走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

此後她牽頭與阿斯利康、禮來等跨國藥企合作,並促成和黃於2006年到英國倫敦證交所另類投資市場(AIM)上市融資。一直到2012年離開,杜瑩可以說把和黃推上了創新藥賽道,又送了一程。

設立16年後(2018年),和黃醫藥的首款新藥呋喹替尼獲批上市。到2021年,和黃醫藥有3款新藥獲批上市,還有10個在研管線。其中呋喹替尼2019年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當年銷量就實現了90%以上增長。

2020年12月,和黃醫藥又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動土興建了上海創新藥生產基地。第一期工程建成後,年產能將達到2.5億片片劑、5.5億粒膠囊,該產能是2020年呋喹替尼膠囊銷量的200倍到900倍。該園區第二期工程還將擴展到大分子化合物領域。

從這一佈局看,和黃醫藥摩拳擦掌,頗有在中國醫藥市場大幹一場的決心。

【豪門“貴子”多】

和黃醫藥並不是李嘉誠商業版圖上唯一的醫藥“貴子”。

事實上,李嘉誠在內地醫藥領域頻繁落子的同時,長江生命科技也在建立並很快在香港創業板拆分上市。

這家企業由李嘉誠長子李澤鉅“操盤”,主要業務範圍是生物科技產品的研發、商業化、推廣及銷售,長江實業握有45.31%的股權;李嘉誠基金會持股比例29.50%。

根據招股書,當時長江生命科技的產品覆蓋了生態農業(肥料、動物飼料添加劑)、環境治理、醫藥、保健食品、護膚用品五大領域,但只有化肥領域拿到了專利。

在醫藥領域,該公司稱正草擬50項專利申請,遴選部分產品在中國進行初步人體測試。從後續公告和報道可以大致還原,“部分產品”中包括了艾滋病治療方案理論。

李澤鉅曾稱,該公司就此與協和醫院、佑安醫院在進行臨牀應用試驗,初步數據已經印證了理論,包括七八成患者症狀明顯改善或完全消失,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復等。

上市以後,長江生命科技多次變動股本結構,增加股票發行數量。特別是2006年5月份這次,受到其發行股票消息的刺激,生化股在港股還受到了一輪熱炒。

有一家企業只是因爲名字與長江生命科技類似,股價大漲了近20%;另一家同類企業,一天內股價飆升了100%以上。

到2008年,因爲主板有助於提升集團地位、增加股份交易流通量,長江生命科技撤出創業板,正式登陸主板之時,已經發行股份9,611,072,400股,相比2002年最初發售的6,407,000,000股,增加了50%。

2012年,長江生命科技又將癌症免疫治療方案的研發業務單獨拆分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拆除部分Polynoma的黑色素瘤疫苗,也是長江生命科技的核心科研項目之一。

黑色素瘤被稱爲“癌中之王”,是很多抗癌藥產品爭相攻克的高峰。默沙東的癌症免疫藥物K藥就曾因傳出美國前總統使用該藥聯合放療,治好了已轉移到大腦和肝臟的黑色素瘤,而股價直接翻倍。

長江生命科技也憑藉黑色素瘤疫苗屢屢受到資本青睞。過去的近十年裡,每次企業宣稱其相關研發有進展,甚至將要公佈數據,都會引發股市的狂歡。

2019年11月,長江生命科技發佈公告稱,其在研黑色素瘤抗原疫苗取得重要進展,同時其相關臨牀數據將公佈。兩天內,公司的股票就大漲了300%。

此後,市場雖然有所冷靜,但2020年還是經歷了兩次上漲:一次是企業宣稱將展示疫苗臨牀數據,股價漲了7%;一次是該產品獲得FDA(美國食藥監局)快速通道資格,引發股價大漲20%左右。

過去近20年裡,儘管資本操作頻繁,長江生命科技在研發領域卻乏善可陳。

從公司營收情況看,目前近50億港元年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相關業務和保健產品業務——維生素、免疫類產品等,基本都是後來收購的產品線。

【“長生不老夢”】

不管是和黃醫藥,還是長江生命科技,都只是李嘉誠醫藥版圖中的棋子。

李嘉誠爲何佈局醫藥領域?坊間也有很多傳言,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爲了圓其“長生不老夢”。

早在1999年,李嘉誠就聯手香港新世界集團主席鄭裕彤共同出資400億元,在香港地區建造中藥港。

按照官方設想,這個港口集生產、貿易、研究、諮詢和中醫人才培養爲一體,未來將成爲國際性中醫中藥中心。香港還通過立法會編制通過了《中醫藥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雄心勃勃地想在中醫藥領域實現大發展。

與此同時,和記系加快了與老字號合資的步伐。除了和黃與廣藥白雲山合資的白雲山和黃,和記還與北京同仁堂合作開辦了公司——北京同仁堂和記醫藥投資有限公司,總投資7.8億元。

2000年,和記黃埔全資子公司和記中藥等又聯手與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建立了同仁堂和記(香港)藥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總額2億港元。同仁堂科技在香港上市後,李嘉誠通過和記黃埔斥資近2000萬港元,買入10%股份,成爲第二大股東。

2012年,李嘉誠還與國際巨頭雀巢合資成立一家公司,負責開發治療腸胃疾病的中藥。

2014年,爲了擴建複方丹蔘片、板藍根主要原材料種植基地和生產車間,公司還計劃投資10億元。

2018年,李嘉誠又投資了5億元在雲南建立三七生產基地。

回顧進軍醫藥領域的幾十年,李嘉誠對健康、青春、生命的追求越來越明顯。

大舉進入中醫藥產業的1999年,李嘉誠剛被福布斯評爲全球華人首富,當時他已經71歲。

財富已經登頂,生命卻在走向歸途,難免讓人不甘心。

嫡系的長江生命科技也是在此後一年成立。這家公司的宗旨就是要“改善人類健康及環境生態,致力提升人類生活質素”,李嘉誠基金會持股近30%,可見對其的支持力度。另據相關報道,該公司聚焦生物科學領域,也是李嘉誠建議的。

此後,李嘉誠對生命科學的基礎研究更是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2011年,李嘉誠基金會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捐贈4000萬美元,用以建立“李嘉誠生物醫學和健康科學中心”。

2014年,他又捐出1000萬美元,支持加州大學的伯克利分校、舊金山分校做基因組學創新計劃。

2020年諾貝爾醫學、化學兩個獎項的兩名得主——加拿大亞伯達大學李嘉誠應用病毒學研究所總監霍頓(Michael Houghton)及美國生物學家、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李嘉誠生物醫學與健康科學講座教授道德納(Jennifer A. Doudna),均曾受益於李嘉誠基金會的捐資。

他們獲獎的理由分別是發現了丙型肝炎病毒以及基因編輯,後者是通過基因剪刀改變動植物、微生物DNA的一項研究,二者都是對生命科學的重大突破,對醫藥產業發展影響巨大。

長江生命科技一直在推進的黑色素瘤疫苗研發項目,如果成功,也是對抗“死神”的大殺器。

到2017年,李嘉誠乾脆直接投資2億港元開發和銷售“長生不老藥”。此類藥物的主要成分NMN(全稱爲β-煙酰胺單核苷酸)、NR(煙酰胺核糖),備受民衆和資本市場熱捧。

一時間“李嘉誠推薦”“年輕三十歲”等成了同類產品宣傳必用的噱頭。

的確,有什麼比90多歲的老人健步如飛、牽着小30多歲女朋友的手逛街更有說服力的呢?

甚至有人說,“只要李嘉誠還活着,我買的長生不老藥就是真的”“就算李嘉誠沒能實現長生不老,也在爲人類長生不老作貢獻”。

然而,能否實現長生不老夢姑且不說,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李嘉誠,在醫藥領域卻似乎沒了用武之地。

【燒別人的錢,做自己的藥】

中藥港因爲種種原因,並沒有實現預想中的大發展。

2019年以來,陸續有專家揭開NMN、NR的神秘面紗,所謂的“長生不老藥”,其實只在小白鼠身上做過實驗,在人身上效果如何還未得到驗證。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很快“封殺”了相關產品。

長江生命科技關於艾滋病新療法的“進一步研發工作”最終不了了之。而其在研的黑色素瘤疫苗經歷了9年的研發,目前仍未確定何時上市。正常情況下,生物製藥通常的研發週期爲7-8年。

與之相比,和黃醫藥的表現相對較好,至少還有3個創新藥已經獲批,但虧損卻仍在擴大。

根據招股書,2018年-2020年,和黃醫藥每年的虧損從0.748億美元到1.06億美元,再到1.26億美元,逐年擴大。

企業對此的解釋是“研發支出高”。根據招股書,2018年以來,和黃醫藥研發開支分別是1.024億美元、1.274億美元、1.755億美元。也就是說,僅過去三年,新藥研發就已經燒掉了4.053億美元。

但這並不能掩蓋其產品銷售不樂觀的窘境。

和黃醫藥已經獲批並商業化的兩個產品:2018年獲批的呋喹替尼(商品名:愛優特)和2021年獲批的索凡替尼(商品名:蘇泰達),市場表現欠佳。其中,呋喹替尼2020年大降價進醫保,當年銷售額3370萬美元(摺合約2億元人民幣),而同期進入醫保的國產PD-1銷售額達到10億元級別。

自身造血能力不強,李嘉誠整個商業版圖對創新藥研發的支持也不多。

相比對中藥產業的闊綽投資,和黃醫藥創新藥研發的主要資金來源是合資、融資、上市。

根據招股書,和黃醫藥自成立以來,獲得的長江和記的財務支持,主要是以銀行貸款承諾形式提供。此外,就是其他第三方投資以及上市、後續發售等形式獲得的款項。

可以看到,到2020年年底,該公司與合作伙伴爲腫瘤/免疫業務投入超過9.7億美元,而這筆錢也與近年來企業的融資總數基本相近。

過去近20年裡,和黃醫藥經歷了至少6輪融資,包括3次公開上市融資,分別是2006年登陸倫敦證券交易所和2016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以及向港交所提交申請,2021年6月30日正式敲鐘。這些總融資金額恰爲10億美元左右。

而且從收入結構看,在創新藥的外殼下,中藥和商業板塊纔是實力擔當。

2018年至2020年,和黃醫藥收入分別爲2.141億美元、2.049億美元和2.280億美元。

其中,腫瘤/免疫業務收入分別是4123.3萬美元、2679.2萬美元和3021.5萬美元,在總收入中佔比分別19.25%、13.08%、13.25%,主要收入來自其他業務,即處方藥、保健品的分銷及營銷等。

長江生命科技雖然有黑色素癌疫苗等多個產品在研,但其研發投入卻不足10%。

2017年年報顯示,研究和研發投入約1.74億港元,佔當年總收入49.7億港元的3.5%,即便是佔到人類健康業務收入的比例也只有6.4%;2020年,研發投入還進一步降低到1.49773億港元,約爲總收入的3%。

▲長江生命科技近兩年收入及研發投入情況。來源:長江生命科技公司財報

醫藥領域投資大、研發週期長,回報週期更長,有悖李嘉誠一貫“低買高賣”的經營理念。

從市場上看,小分子靶向藥市場競爭仍然非常激烈,前景並不樂觀。

和黃醫藥多爲與PD-1產品聯合用藥的研究,其商業意圖已經十分明顯,就是想搭免疫療法的“順風車”。只是研究結果還沒有最終揭示,能不能上車還未可知。

雖然短期內,和黃醫藥順利登陸港股,李嘉誠的財富實現大漲,但是從長遠看,醫藥能否成就李嘉誠的又一個財富奇蹟,恐怕還需要更多數據說話。

只是對於已經92歲的李嘉誠而言,做大醫藥產業,可能也是其商業版圖的最後一戰了。

【參考資料】

[1]《李嘉誠佈局中藥港》作者:陶正洲、應允福

[2]《李嘉誠公司突然火了!2天狂漲近300% 原來是“神奇的疫苗”要來了》中國基金報

[3]《反轉:李嘉誠加持的“長生不老藥”,竟只是小鼠實驗有效》cc情報局

[4]《李嘉誠眼光真毒:只花了3億,就砸出一個諾貝爾獎》正解局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