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充電站成公安隱憂 議員籲加強查覈

針對臺北市內日漸增加的電動車電池充換電站,北市議員擔心,充換電站若未妥善規範,恐怕會成爲公安隱憂,圖爲示意圖。(臺北市產發局提供/丁上程臺北傳真)

近年來中央與地方政府推動淨零碳排,讓電動機車逐漸興盛,不過根據臺北市消防局統計,從2018年至2023年,臺北市共發生了134件鋰電池火災,民衆黨臺北市議員黃瀞瑩與陳宥丞質疑,隨着未來將建設更多的充電站和換電站,涉及大量鋰電池使用,可能成爲公安隱憂。

黃瀞瑩指出,2月底的深坑倉儲大火,起因就是倉儲內堆滿含鋰電池的3C產品,鋰電池火災無法用水、二氧化碳或乾粉滅火器直接撲滅,燃燒後會有不斷放熱的化學反應,溫度可能高達攝氏600至700度。

黃瀞瑩表示,鋰電池若失火卻難以用水撲滅,產發局無法確切掌握數量、存放地點,無法將正確資訊交給第一線打火弟兄,讓市民與消防弟兄的生命安全暴露在無知的風險中。

陳宥丞也指出,前幾天高雄發生了充換電站自燃的案件,位置就在加油站旁,所幸火勢沒有擴大造成人員傷亡,但是現場的民衆與加油站的員工都很緊張,因爲加油站是對火源十分敏感的場所,一不小心就會造成重大的公安事故。

陳宥丞發現,即便產發局身爲營利型充換電站安全管理的主責機關,甚至在2021年有訂定設置規範,但並沒有任何法律效力與強制手段,目前唯一有法源依據的是中央《用電場所及專任電器技術人員管理規則》,要求業者每半年提交定檢總表備查。

陳宥丞質疑,身爲安全主管機關,卻僅負責備查,產發局該如何承擔如此大的公安風險?因此建議產發局針對目前17處設置在加油站的充換電站,加強查覈機制,確保用電安全。

產發局表示,產發局依照市府在2021年訂定的《臺北市營利電動車充換電站規範》,今年上半年已查覈392站,在6月的跨局會議協商,也會請消防局協助檢查各站滅火器設置情形,並將查察結果提供給產發局,初檢如有缺失,產發局會立即通知業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