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春飆演「新老戲」!辜懷羣曝舞臺亮點:比照16世紀莎翁劇場

《孫臏與龐涓》李寶春(右)飾成年後的孫臏、李青峰飾龐涓 。(主辦單位提供)

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時隔一年再推「新老戲」,嚴選《孫臏與龐涓》、《渭南之戰》與《鍘美案》等摺子戲集錦,自5月底起至6月初在臺北城市舞臺一連演出3場。文武老生李寶春與裘派大花臉楊燕毅領銜,率臺北新劇團孔玥慈等青年好手同臺飆演。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之女辜懷羣強調,「演熟戲三分生」,也就是必須包括三分創新,去蕪存菁、舊東西再利用、變化再變化有這三分的創新,才能吸引更多新舊觀衆進場看戲。

《孫臏與龐涓》是辜公亮文教基金會第一齣新編京劇,由臺北新劇團年輕演員李隆顯、李青峰分別飾演孫、龐,傳承意味濃厚。《渭南之戰》是李少春先生上個世紀在北京排而未演的遺作,21世紀由李寶春從斷簡殘稿中加工復排,全劇有文有武,唱腔精湛,武打絕妙。摺子戲集錦則有《天霸拜山》、《林沖夜奔》、《鍘美案》,李寶春睽違多年再演綠林英雄黃天霸,展現漂亮的開口脆,還有武戲文演,及家庭倫理劇經典。

《鍘美案》孔玥慈飾演秦香蓮。(主辦單位提供)

「新編大戲舞臺要求較複雜,我們比照16世紀莎士比亞環球劇場的做法,當天演當天拆臺再裝新臺,讓觀衆接連觀賞不同戲碼!」辜公亮(辜振甫字公亮)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辜懷羣強調,所謂「演熟戲三分生」,也就是必須包括三分創新,有這三分的創新,才能吸引更多新舊觀衆。這「三分生」其實比原本的創作不會更容易,因爲如果沒法把原來的拆掉,就生不出那新的三成。對應到3R理論,就是先Reduce,去蕪存菁;然後Reuse,舊東西再利用;最後Recycle,變化再變化。每次做傳統戲都可以秉持着這樣的精神,才能強化產品力,吸引源源不絕的觀衆進劇場。

「2024李寶春精演新老戲」由辜公亮文教基金會主辦,臺北市藝文推廣處合辦,5月31日週五晚上起將在臺北城市舞臺登場,首場演出《孫臏與龐涓》;6月 1日週六下午演出《渭南之戰》;6月2日週日下午推出摺子戲集錦。訂票請上兩廳院OPENTIX 系統,或洽詢專線:02-2567-3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