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坑溪新建兩座無障礙人行陸橋 估今年底開放通行

冷水坑溪新建兩座無障礙人行陸橋,預計年底完工,圖爲完工模擬圖。(新竹市政府提供/王惠慧新竹傳真)

竹市關埔國小、光武國中與長春街相隔一條冷水坑溪,部分學童必須繞行才能跨溪上學,爲減少居民繞道困擾,市府自籌1400萬元於冷水坑溪新建兩座無障礙人行陸橋,預計今年底可開放民衆通行。

關埔國小、光武國中部分居住在長春街的學童,上下學必須繞行至長春街45巷,才能跨越冷水坑溪,但長春街爲路寬4至8公尺雙向車道,尖峰時段車流量較大,常見人車爭道。

代理市長陳章賢表示,爲便利學童及居民通行,及長春街居民從事休憩活動,於長春公園南北側各新建1座人行陸橋,縮短居民繞道困擾,提供行人安全通行的空間,預計今年底開放通行。

市府工務處指出,冷水坑溪2座無障礙人行陸橋有3大優點,一是提供行人安全通行空間,保障步行安全,減少人車搶道,二是透過陸橋增設,打開公園南北側入口隱密問題,三是提升周邊生活圈休憩功能,提升冷水坑溪兩側居民生活品質。

工務處說明,新建北側橋位於長春街99巷,寬達6公尺以上,提供舒適寬敞的步行環境,更塑造視覺通透性與空間開放感,能欣賞長春公園內的樹林小徑、溪流,串聯散步路徑。

而南側橋則位於長春街45巷,改建既有步行空間,打造更寬敞、更舒適的人行陸橋,拆除階梯改爲無障礙斜坡,使輪椅族、娃娃車更方便通行。

工務處指出,目前竹市人行道及通學步道已完成逾50公里,市府以冷水坑溪沿線步道爲主軸,規畫生活圈步行系統,未來將陸續改善靜心湖周邊光復路一段525巷至長春公園、龍山東路、光武國中與關埔國小步行空間,活絡冷水坑溪兩側居民生活,讓竹科生活圈愈來愈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