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難偵小船 海防大隱患

(圖/海巡署提供)

近期以來,臺灣海上邊境安全問題持續升溫,尤其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小型船隻不斷刺探臺灣海岸線防禦的作爲。自2024年6月至9月,短短3個月內,已發生數起震撼社會的偷渡事件。今年6月9日,一名具有解放軍背景的阮姓大陸男子駕駛快艇強行闖入淡水河口,引發國內外高度關注;而9月14日,又有一名大陸王姓男子駕駛橡皮艇,試圖登陸新北市林口。

臺灣的雷達偵測系統正暴露出一個致命弱點:難以有效追蹤小型船隻。這些體積小、低雷達截面積(Radar Cross Section, RCS)的目標可輕易躲過偵測,更糟的是,大船上也很難看到小船,而惡劣的天氣會加劇這種情況。

首先,現有雷達系統較難有效偵測例如橡皮艇的小型船隻。這類船隻常由非金屬材料製成,導致其雷達反射截面積極小,使得能夠反射的雷達波信號微弱,而且容易爲海面波浪或其他海上雜波所掩蓋,或誤認爲魚羣或海鷗。而且這些船隻體積小、航速慢,雷達系統難以與周遭環境進行區分。

其次,我國現有的雷達系統似乎較爲針對對大型船隻和傳統軍事目標之偵測,對於像橡皮艇這樣的小型非傳統目標,缺乏足夠精準偵測能力。海防系統中的大部分雷達裝置的設計初衷是用於偵測較大的軍艦、商船或其他明顯的海上威脅,而對於低可見度的目標,如橡皮艇、漁船等,其探測效率大幅下降。

海浪會引起海面雜波,使得在海洋中偵測小型目標變得困難。於是說,這些事件也暴露出臺灣海防系統在應對新型「灰色地帶」威脅時之不足,特別是當偷渡者或間諜刻意利用現有監控系統的弱點進行潛伏行動時,目前技術手段遂難以有效及時應對。

臺灣現應強化對小型船隻的偵搜與防禦能力,藉由引入專門設計的小型船隻入侵偵測系統,來補足現有雷達系統在追蹤低雷達截面積目標(如橡皮艇、快艇)方面之不足。這些系統可結合高效能處理器,能進行即時分析與威脅分類。

同時,爲進一步提升預警能力,應整合無人機、海岸監控攝像頭與衛星系統,建立多層次的早期預警機制。

首先,仿效美國國土安全部的小型船隻入侵偵測系統。這套系統主要透過X波段雷達的短波長和高速旋轉天線,該系統能在惡劣天氣和海浪中精確識別小型船隻。追蹤處理器運用先進的演算法,過濾雜波並精準定位目標,並能根據目標行進路徑預測併發出警報,讓港口和沿海防禦系統能夠快速回應潛在威脅。

其次,可以利用無人機進行港口與海上監視。利用無人機進行海上監視有着顯著優勢。首先,隱藏性強。無人機可利用被動成像技術隱藏監控設備位置,適合在難以察覺情況下進行港口監控和跨境船隻檢測。其次,靈活性高,無人機較固定式海岸攝影機具更高機動性,能在廣闊海域中迅速部署,並做到即時監控。此外,無人機所配備的高清攝影機,可提供更寬廣的視角,捕捉更多細節,提升對船舶精準檢測與識別能力。

然而,將小型船隻用於無人機卻有相當挑戰。其一,影像中船隻大小的變化。在無人機拍攝的影像中,船隻的大小會隨着無人機高度和姿態變化而改變,增加檢測難度。此外,無人機拍攝的影像背景複雜且可能資訊豐富,增加對於小型船舶檢測的挑戰。其二,電腦計算資源的不足。無人機的計算資源有限,可能導致檢測速度變慢,影響即時檢測性能。對這些問題,近來已有學者探究如何透過演算法予以修正。

或者可以整合多源數據。結合雷達、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和光電感測器的數據,建立更全面的海上態勢感知能力。

此外,可強化港口安全與執法能力。對於港口安全,應優先部署這些入侵偵測系統,因爲港口常常是偷渡、走私、恐怖活動的主要目標。通過這些系統,臺灣可以更早發現水上威脅,並及時通知港口安全人員,從而提升應對能力。

同時,依據全國海岸各地區狀況,有些多走私,有些多偷渡,應依據各地區岸巡單位的兵力狀況,授權各區兵力派遣,並規定簡化安檢程序與範圍。(作者爲實踐大學通識教育二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