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奔了!馬英九來大陸第10天,我發現這麼一個小細節,令人無語

馬英九來大陸第10天了,在這10天裡,我發現了一個小細節,馬英九幾度哽咽落淚。比如在參觀中山故居時,在軒轅黃帝的祭祀大典時,在馬援的墓碑前,在長城參觀時……馬英九每每情不自禁,難以自已,熱淚盈眶,讓人動容。

而臺灣的一些青年就很難像他這樣,爲什麼呢?

我覺得臺灣的青年,生在臺灣,長在臺灣,加上臺灣“那些人”的潛移默化,讓他們對“祖國”二字的感受不像馬英九這麼深。

雖然馬英九生於香港,但是他的父母是上世紀50年代初由大陸遷居臺灣的。父母在家說着家鄉話,保留着家鄉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等等,加上馬英九的父親平時對子女的教育,也是中國古典文化的教育,祖國的教育,樹高千尺也不能忘掉根等等,這些都讓馬英九深受父輩的影響,讓他骨子裡還是一個純粹的中國人。

一個純粹的中國人,活到75歲,這是第二次踏入大陸的土地,第一次是去年。可想而知,他平時聽父母輩講祖國的東西南北、陳年往事、風俗習慣、大好河山等等,卻沒有機會踏上這片土地時,內心是何等的焦灼與無奈?又是多麼的渴盼能夠到大陸走一走,看一看。哪怕是隻吹着故鄉的晚風,喝着祖國的泉水,那感覺就是踏實。

如今馬英九已至古稀之年,終於有這樣的機會了。

馬英九來到大陸,才知道祖國的山河氣勢磅礴,祖國的文化博大精深,祖國的民衆熱情好客,祖國的一切,勝過世界的一切。中華文明五千年,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就這些,就足夠每一箇中國人自豪的了。所到之處,都讓他們震撼不已,難掩內心的激動之情,自然也會情不自禁地落淚了。

馬英九在北京長城上唱《長城謠》的時候,熱淚盈眶,不停地掏出口袋裡的黑色手絹擦拭眼淚。作爲一個局外人,看到馬英九的這一舉動,也情不能自已啊。

他之所以一次又一次的淚目,還是源於他對祖國的熱愛。借用艾青的一句詩就是:爲什麼我的眼睛裡時常噙滿淚水,因爲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對比一下臺灣的青年,就沒有馬英九這樣的感受,他們登上長城,除了感嘆長城的壯麗和雄偉以外,就沒有這麼深的感受。

他們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對中國的古典文化,沒有那麼深的感受。雖然他們也是炎黃子孫,但環境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臺灣的年輕人都這樣,也有幾個年輕人,對中國的古詩脫口而出,對中國的美食垂涎三尺,對中國的人文景觀豎起大拇指,這樣的年輕人同樣讓人敬佩,他們是臺灣的希望。

希望臺灣的年輕人,多來大陸走一走看一看。兩岸同根同源,擁有共同的祖先和共同的文字,說着同樣的中國話,對祖國一定要有認同感,因爲只有祖國會讓你們有歸屬感,不是嗎?

你們對此怎麼看?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