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曹操出行港股IPO:百億銷售成本換取4.8%市場份額

仔細梳理招股書不難發現,曹操出行的降本增效可謂迫在眉睫。

據招股書,2021至2023年,曹操出行的營收分別爲71.5億元、76.3億元、106.7億元;年度虧損分別爲30億元、20億元、19.8億元,三年合計虧損約69.8億元;毛利率分別爲-24.4%、-4.4%、5.8%。2023年,公司毛利率首次轉正。其間公司的訂單量分別爲3.7億單、3.8億單、4.5億單,客單價分別爲24.1元、23.2元、27.3元;活躍司機總數分別爲45萬人、60萬人、70萬人。

之所以出現持續虧損,主要在於銷售成本的高企吞噬了利潤。報告期內,銷售成本分別爲88.99億元、79.70億元、100.52億元。

高額的銷售成本則源自龐大的司機隊伍。據招股書,曹操出行的銷售成本包括出行服務的司機收入及補貼、折舊費用、車服成本及付給運力合作伙伴的佣金等。成立以來,累計超過300萬名司機使用曹操出行,公司向司機總支付超過300億元的服務報酬。

此外,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曹操出行還運營着全國同行業中最大的定製車車隊。曹操出行在2021年開始專注於定製車和車服解決方案,後於2022年開始部署定製車以提供專車服務,並於2023年爲惠選服務部署更多定製車。截至2023年12月31日,曹操出行在24個城市運營一支約31000輛車的定製車車隊。

然而,在“國內最大定製車隊”的光鮮稱號之下,卻是市場份額不足5%的尷尬困境。同樣是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GTV(總交易價值)計算,2021年至2023年曹操出行一直位列中國網約車平臺前三名。

若是在其他行業中,前三的市場地位無疑是行業中佼佼者,但在網約車行業卻似乎有些難以簡單概括。2023年,滴滴擁有75.6%的市場份額,GTV約達1924億元,遠超第2-5名的總和。排名第三的曹操出行,市場份額約爲4.8%。

這也意味着,中國網約車市場的整體格局依舊處於“一家獨大”,想要擺脫這一困局就必須招募更多司機來搶佔市場份額,而這一舉措又勢必將帶來更大的開支。如何同時完成降本增效以及搶佔市場份額這兩大任務,無疑是曹操出行必須直面的課題。

尋找第二增長點

與此同時,隨着網約車行業陷入存量博弈,能否快速尋找到第二增長曲線,同樣考驗着各大網約車平臺。

4月29日,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系統發佈了3月數據,數據顯示3月份共產生8.91億單,環比上升15%。另一方面,截至2024年3月31日,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679.1萬本、車輛運輸證284.7萬本,同比分別上漲29.9%和26.5%。

自去年來,多地陸續發佈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行業風險預警的通告。今年4月,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發佈網約車行業運營動態與風險提示,並表示深圳網約車市場已趨於飽和,提醒有意從事網約車經營的企業與從業人員,應詳細瞭解網約車相關法規,做好市場調研,理性審慎作出從業選擇。

在業內人士看來,近期網約車平臺的上市熱也與行業背景有着密切聯繫。上市對網約車公司而言能充盈資金,對業務拓展提供支撐,同時對行業也是利好,有利於行業提高活力。但是出行企業上市也面臨不少挑戰,例如用戶信息保護,運力合規以及平臺的盈利性。

回顧孵化曹操出行的初心,李書福曾公開表示:“我們希望以曹操專車平臺爲起點,結合車載人工智能,優化智能網絡空間,加快推進變革,把吉利控股集團從汽車製造商向交通運輸服務商、信息內容提供商轉型。”曹操出行是吉利從“汽車製造商”往“移動出行服務商”轉型的關鍵部署。

而曹操出行也確實在自動駕駛領域有所建樹,2023年,曹操出行發佈定製車品牌曹操汽車以及自動駕駛戰略。曹操出行也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將與吉利集團密切合作,在未來部署前裝量產的L4級自動駕駛系統的車輛,以進一步革新出行行業,且目前正與業務合作伙伴合作啓動我們的無人出租車計劃。

招股書顯示,曹操出行計劃繼續投資具有變革性的出行技術,公司正在推廣一個自動駕駛開放平臺,旨在整合未來的自動駕駛服務、曹操大腦的交易引擎、車輛感知及數據收集、未來的第三方自動駕駛運營商及開發商,實現自動駕駛的商業化拓展及技術迭代。

此外,在服務質量上,根據2024年3月進行的一項涵蓋全國數千名共享出行用戶的獨立第三方調查,曹操出行被評爲“服務口碑最佳”的共享出行平臺,用戶認可度排名第一。在定製車型等各方面的加持下,曹操出行也確實收穫了一批忠實度較高的長期用戶。

在網約車市場競爭越發激烈的大背景下,曹操出行能否通過自動駕駛等第二增長曲線,實現降本增效從而成功完成上市,南都記者將持續關注。

南都記者 於典 發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