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箭航天液體火箭首次發射失利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彭強 北京報道

12月14日下午,國內民營商業航天企業藍箭航天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其自主研製的“朱雀二號”液氧甲烷運載火箭。令人遺憾的是,本次火箭發射任務最終失敗。

朱雀二號液氧甲烷運載火箭。圖片來源:藍箭航天

12月15日上午,藍箭航天在其官方微博發佈聲明稱,在朱雀二號民營商業新型運載火箭首次飛行試驗任務中,火箭一級、二級主機飛行正常,二級遊機工作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中。

根據其官網介紹,朱雀二號是中國在研的最大的民營運載火箭,也是國內首款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朱雀二號全箭長49.5米,箭體直徑3.35米,起飛質量爲219噸,起飛推力268噸,基本型設計運載能力爲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2噸,後續增強型火箭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力將接近4噸。

如果本次任務發射成功,朱雀二號就將成爲國內民營商業航天領域首隻發射成功的液體火箭,也會是全球首款實現發射入軌的液氧甲烷運載火箭。但這些假如,這次未能成真。

所謂的液體火箭是指採用液體推進劑爲燃料的發動機作爲動力系統的火箭,相對應的固體火箭,則是採用固體推進劑爲燃料的發動機作爲動力系統。相較於目前的主流火箭所使用的固體推進劑,以及液態氧或其他新型燃料,液氧甲烷被視爲相對更加清潔和安全的選擇。

發動機是運載火箭的關鍵部位,約佔運載火箭總成本的兩到三成。固體火箭和液體火箭各具優勢,但液體火箭在成本、可重複使用等方面具備更多優勢,是未來可回收運載火箭技術的較優選擇路徑。

在當前國內其他同行還在進行固體火箭發射嘗試的時期,藍箭航天試圖發射液氧甲烷運載火箭,可以說是一次較爲超前的技術嘗試。

2018年,藍箭航天進行了國內首次民營運載火箭的入軌發射嘗試,遺憾失利。之後,零壹航天也進行過類似發射,同樣未能成功。

2019年,另一家民營火箭企業星際榮耀成功發射了雙曲線一號運載火箭,開創了國內民營火箭發射入軌的先河。但此後,星際榮耀進行了多次發射,都遭遇失利。另一家成立於2018年的民營火箭公司星河動力,則呈現出後來者居上的態勢。自2020年11月起,星河動力已經連續四次實現固體火箭發射入軌。

由此可見,在固體火箭領域,國內的民營商業航天領域仍未能有十足的把握,想要發射液體運載火箭,難度就更大。

藍箭航天本次朱雀二號的發射,可以說是多年磨一劍,只是道路艱辛,困難與挑戰仍在所難免。自從2018年固體火箭發射失利之後,藍箭航天一直在進行液氧甲烷火箭技術的研發以及各類發動機的試車調試,第二次火箭發射嘗試已是四年後的2022年。

對於民營商業航天來說,一次的成功並不意味着徹底的成功,一次的失敗也不意味着永遠的失敗。相較於成熟發展的航空航天國家隊,以及起步很早的美國Space X公司,中國民營商業航天的起步較晚,在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的同時,目前仍處於艱難探索發展的階段。

可能沒有人會否定商業航天的未來前景,尤其是在馬斯克Space X公司的輝煌成績引領下。但由於產業本身技術密集、資本密集特徵,商業航天公司的發展註定會是曲折複雜的,就連當前風頭無限的Space X,曾經也經歷過連續的失敗,一度瀕臨破產。

自己的努力與外界的支持同樣重要。自2015年以來,接近百億的投資撒向了國內的商業航天企業。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僅在2020年,星河動力、藍箭航天、星際榮耀就收穫了總計26億元人民幣的投資,創下了國內民營商業航天發展史上的紀錄。

對於民營火箭公司來說,除了單項技術和產品的研發設計之外,成千上萬個零部件的質量控制問題,也將決定火箭發射最終的結果。而在不斷地嘗試進步過程中,資本又會作出怎樣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