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院長更要親中愛臺

當賴清德還是賴市長時,曾在臺南市議會答詢時說自己「親中愛臺」而引發政壇震撼。不知今日的賴院長是否還會「親中愛臺」?立法院開議在即,若賴院長也始終如一地「親中愛臺」,能夠利用答詢的機會公開向對岸釋出善意,或許能改善兩岸目前冷和的局面。

若賴院長願意「親中」,筆者建議3件較急迫的施政應儘快進行。一是授權經濟部與對岸續談貨貿協議。臺灣是開放的小型經濟體,以外貿爲主,貨貿協議涉及好幾千項商品的關稅,其中很多是臺、韓主要競爭產品,包括面板、石化、工具機、汽車產業。在中韓FTA生效後,兩岸經貿所受的衝擊已經顯現。沒有貨貿協議,國內業者將雪上加霜。而且恢復貨貿談判,也是兩岸融冰的開端。

二、恢復金融合作。馬政府時代,兩岸金融合作一直是重頭戲,也獲得許多實質成效,包括:兩岸簽署《銀行業監理合作了解備忘錄》、三次金銀會促進兩岸金融相互開放、2013年6月簽署服貿協議等。但蔡政府上任後全遭凍結,兩岸金融三會的首長會議中斷,事務性溝通窗口也漸失靈。這不僅影響我金融業拓展大陸市場的契機,連帶也難以向外打亞洲盃!賴院長若能秉持「親中」精神,兩岸金融合作或許尚有機會。

三、釋出善意,迎陸客、陸生。因兩岸關係冰凍,陸客來臺人數大幅縮減,單是去年5月到今年2月,10個月內,陸客來臺人數大減112.7萬人次,觀光相關業者收益減少558.5億元。即使開放東南亞觀光客免籤,也難以彌補損失。此外,今年大陸對半砍陸生學士班名額,讓許多私校成了受災戶。賴院長若能向對岸釋出善意,觀光業者和大專院校或許就能脫離困境。

賴院長應瞭解,兩岸有着血濃於水、不可分割的臍帶關係,臺灣實難與中國一刀兩斷。兩岸若不合作,那麼賴市長的「一個進步臺灣,可以帶動一個繁榮中國,一個穩定中國,可以提供安全的臺灣」要如何實現呢?

(作者爲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