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界也有“白色污染”?年末,警惕飢腸轆轆的“食葉魔王”!

美國白蛾的成蟲外形毫不起眼,是常見的小白蛾子造型。幼蟲的身體是黑色且帶有黃色邊條,其上密佈着極長的細毛。

進入12月,河北、陝西、江蘇等地全力推進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其中既能造成大規模環境破壞,又能給人以巨大心理打擊和視覺污染的,唯有美國白蛾。

原產地在北美

美國白蛾也稱秋幕蛾,它的幼蟲名爲網幕毛蟲。就如其名,幼蟲早期會生活在自己吐絲形成的幕網中,以此獲得保護。幼蟲每蛻一次皮,除了長大一些之外,也是增長一齡。5齡幼蟲以後會突破幕網,在極短的時間內,可以把繁茂的植物吃到“光禿禿”,因此,美國白蛾破壞力極大。

作爲一種入侵生物,美國白蛾原產地在北美。20世紀40年代,或是隨着軍用物資的運輸擴散到歐洲和亞洲。在我國,美國白蛾入侵時間還不太長,1979年前後,由朝鮮半島傳播到我國遼寧丹東地區。1989年,美國白蛾突破山海關進入華北地區。1998年,京津冀地區啓動了美國白蛾國家級治理工程,大大延緩了其擴散速度。但21世紀以後,美國白蛾在京津冀等地,存在感明顯加強。

每年繁殖不止一代

美國白蛾幼蟲不挑食,從核桃樹到懸鈴木,再到五葉地錦,無論是本土植物還是外來植物,統統都在它的菜單上,不管是木本還是草本,只要是葉子稍微寬一點的植物和農作物,比如,桑樹、臭椿、白楊、榆樹、柳樹、槐樹、蘋果樹、黃豆、玉米、茄子、白菜、紅薯等都能食用。對美國白蛾來說,葉子似乎只有好吃與不好吃,而不存在能吃與不能吃。

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美國白蛾一年都不止繁殖一代。在河北,美國白蛾一年繁殖三代,越冬蛹在來年4月到6月羽化爲成蟲併產卵,第一代幼蟲在5月至7月出生,大約經過30天的生長髮育,第一代幼蟲變成蛹,然後在7月底之前完全羽化爲成蟲。之後,美國白蛾大概用60天再次完成一輪繁殖,並在秋季進入第三代後,以蛹的形式越冬。由於美國白蛾繁殖力很強,一隻雌蟲可產卵八九百粒,甚至超過1000粒。因此,只要年初有少數的美國白蛾存在,經過兩代繁殖,到了第三代,也就是當年秋季時,就能達到爆發性的效果。這也是美國白蛾在秋天多見的原因。

齧小蜂防治美國白蛾效果顯著

通常,美國白蛾的防治是藥物殺滅,效果良好,但是這有可能造成害蟲的耐藥性,而且也會對天敵昆蟲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不僅如此,用藥時機有時也不準確。受限於監控力量不足,在害蟲出生初期,往往無法及時噴藥,當害蟲暴發到一定程度且造成損失後才採取行動,這樣不僅防治成本高,還不易完全清除。

值得慶幸的是,與其他入侵物種不同,美國白蛾在我國不是沒有天敵的,一些捕食者和寄生者都能控制其數量,比如,周氏齧小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是我國本土定名的物種,從1986年到1988年,陝西的美國白蛾基本被控制,可能主要歸功於這種寄生蜂。

根據山東農業大學曹幫華等科研人員對山東東營的4萬多畝實驗田開展的研究,結果顯示,周氏齧小蜂在此形成了穩定種羣,並可以將有蟲植株控制在1%以下,形成了有蟲不成災的局面,防治效果顯著。目前,周氏齧小蜂已在我國很多地方投入使用。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寄生性天敵昆蟲也很有潛力,已知的超過20種。防治美國白蛾,除了使用常規藥物之外,也可以藉助它們的力量。

(作者冉浩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