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15年 臺北愛樂再演巴赫《B小調彌撒》

睽違15年,臺北愛樂室內合唱團將再重演德國作曲家巴赫的《B小調彌撒》,圖爲德國指揮大師貝爾紐斯( Frieder Bernius)。(臺北愛樂文教基金會提供/李欣恬臺北傳真)

女高音林慈音與男高音林義偉於記者會上演唱巴赫《B小調彌撒》的〈主,天主〉(Domine Deus)段落。(臺北愛樂文教基金會提供/李欣恬臺北傳真)

臺北愛樂藝術總監杜黑今日上午出席記者會,介紹巴赫的《B小調彌撒》。(臺北愛樂文教基金會提供/李欣恬臺北傳真)

睽違15年,臺北愛樂室內合唱團將再重演德國作曲家巴赫的《B小調彌撒》,這是巴赫集結畢生精華的巔峰之作,參與演出的還有德國指揮大師貝爾紐斯( Frieder Bernius)、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和國內多位聲樂名家。

臺北愛樂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丁達明表示,《B小調彌撒》是巴赫晚年的最後一部作品,於1749年完成,完成之後大約隔了100年纔在歐洲由孟德爾頌首演,「臺灣的首演就是在2008年,由我們臺北愛樂合唱團所演出。事隔15年,直到2023年纔再度演出,是非常的不容易,因爲這是需要一個精緻的合唱團,還有一個交響樂團,而且還需要懂巴赫音樂專業的指揮。我們很開心邀請到很棒的合作伙伴——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再度合作,我們之前合作過很多次,上一次合作演出巴赫《聖誕神劇》是在2015年11月,隔了許多年,我們將再度合作演出巴赫的經典作品。」

貝爾紐斯表示,他很高興能再次到臺灣演出,他第一次來時是1996年,由杜黑邀請來臺參與臺北國際合唱音樂節。貝爾紐斯表示,巴赫《B小調彌撒》是巴洛克的經典代表作,「對我來說浪漫時期的音樂和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是非常不一樣的,這次來就是希望可以把過去30年的時間,對於巴洛克時期這種古樂演奏法的一些新的發現,可以分享給臺灣的合唱團和樂團。」

貝爾紐斯表示,過去這30年對於古樂的研究有很多新的發現,「包括速度的處理,或者是歌詞和音樂的配合和表達方面都有很多的不一樣,尤其跟浪漫時期很不一樣。另外這個作品是巴赫的最後一個作品,對我來說非常的重要,而且很多音樂上的創舉跟偉大的地方,很高興能夠來到臺灣把巴洛克時期音樂的想法帶給臺灣的觀衆。」

在記者會現場演出的兩個段落,包括〈基督求你垂憐〉(Christe, eleison),和《光榮頌》裡的〈主,天主〉(Domine Deus),貝爾紐斯表示,這兩個段落都是彌撒很重要的經文,「整個彌撒的最後一句『賜給我們平安』(Dona nobis pacem),這句其實也是總結了整個彌撒的意義,對於現今的時代環境而言也是很重要的。」

臺北愛樂藝術總監杜黑表示,從這首作品可以有機會了解天主教、基督教音樂的精神,「世界上有很多政治、種族、宗教紛爭,起因都是不瞭解對方文化而造成,整個彌撒分五段,第一段是《垂憐經》,就是希望上天保佑我們,第二段《光榮頌》是歌頌神的偉大和光榮,第三段《尼西亞信經》是說主耶穌的母親唱耶穌誕生受審判,然後被埋葬後昇天,乃至還會到世界上來。第四段是《聖哉經》,讚頌上帝。最後一個是《羔羊經》,很多宗教最後都要獻祭,耶穌像代表獻祭的羔羊,獨自承受世人的罪,藉以赦免我們的罪。現今全世界紛亂,就是需要請上帝賜給我們平安。」演出將於12月5日在臺北國家音樂廳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