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商狂生產鋰 美銀預期今年恐供過於求

美銀證券亞太基本金屬部門主管Matty Zhao指出,礦商持續生產大量鋰礦,預期今年供給量將增加38%,市場可能出現供過於求。

相較之下,高盛先前預測,在2022年至2025年,鋰礦供給平均年增33%。

Zhao指出,鋰價自2021年來大幅上揚,刺激全球礦商增設礦場,包括澳洲鋰礦巨頭Pilbara Minerals、全球最大鋰礦商Albemarle,和大陸天齊鋰業(Tianqi Lithium)等。

在此同時,智利化工礦業(SQM)和澳洲礦商Mineral Resources亦不斷拓展現有產能。

此外,花旗的看法與美銀證券相呼應,認爲鋰礦經歷兩年嚴重供不應求後,今年鋰市可能出現小幅供給過剩。

在2021年止的2年間,碳酸鋰現貨價攀升5%,達每噸人民幣22.75萬元(約3.28萬美元)。去年11月價格衝上每噸人民幣近60萬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約是2021年初價格的逾12倍。

Zhao預期近期大陸鋰價將降至每噸人民幣35萬至40萬元之間,全年均價在每噸人民幣40萬元。碳酸鋰價格目前在每噸人民幣38.25萬元左右。

美銀證券預測今年全球電動車需求成長20%,略低於去年水準。Zhao表示,預期今年電動車成長減速的原因之一是去年的基期太高。

大陸逐步終止電動車補助也將影響電動車銷售成長。花旗預期至少影響今年上半年的銷售。美銀證券預估大陸今年電動車需求成長將由去年的95%,放緩至22%。

花旗分析師指出,大陸縮減補貼雖可能影響電動車成長率,但此舉可能造成需求減速,而不是需求萎縮。花旗同時將碳酸鋰三個月目標價由每噸6萬美元下修至4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