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進嚴出 拯救大學品質

已經整整卅年,應該是時候檢討教育改革的成效了。自從民國八十三年四月十日數個民間團體成立教改聯盟並在當天舉辦大遊行,當時該聯盟提出的四大訴求中,儘管「落實小班小校」的主張的確卓有成效,但最被社會詬病的莫過於「廣設高中大學」。同年九月廿一日行政院成立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由李遠哲擔任召集人,其《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提出教育改革的八大重點優先項目,包括「促進技職教育的多元化與精緻化」、「改革高等教育」與「推動民間興學」三大項,都實質造成高中與大學的大幅擴張。

讓我們專門來討論高等教育,這關係到國家命脈的永續發展。儘管李遠哲表示當年教改會建議的是增加公立大學的容量而非所有大學的數量,但細讀《總諮議報告書》與《教改通訊》的內容,可知其明確主張政府應該尊重市場機能,鬆綁民間興辦大學,造成大學實質大幅擴張,僅在七十九學年度的四十六所增加至九十學年度的一三五所,成長近三倍。當李遠哲說「碩博士滿街跑」不是自己的錯,但碩博士的招生名額不就是長年被教育部主要放在公立大學?這些綜合配套措施怎麼會跟《總諮議報告書》的主張無關呢?

早在民國九十二年七月,由黃光國與周祝瑛等百餘位學者聯名發表《教改萬言書》,呼籲經過十年的檢視,教改的民粹主義路線違反「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沒有講求品質的配套措施,已製造更多社會問題。包括在這種「換牌改制」政策下所成立的大學,一流的專科學校變成三流的大學,技職體系失去往日實務導向的特色,培育出來的人才跟產業需求有極大的落差。且《教改萬言書》發現臺灣的「教授治校」已經將社會惡質的選舉文化帶入校園,造成「校長政治化、教授派系化、職員騎牆化」,學術呈現出「有山頭而無學派」的怪異景象。

黃光國教授對這種高等教育惡化現象可謂批評最深刻的人,他在教改廿週年時表示「猴子都可以上大學,教育有何意義?博士都要去賣雞排,未來少子化後,大學將陸續倒閉」。他並對國內大學以論文引用次數作爲學者升等或績效的評比指標,不管論文內容品質,使得臺灣製造一堆垃圾論文,教育變成詐欺事業,深感憂慮。如今黃光國教授已過世了,這些惡質現象有絲毫改善嗎?完全沒有。不僅大學畢業生的素質低落,畢業後有人從事電信詐欺或選舉網軍已見怪不怪,且大學陸續倒閉正逐漸「落實」中。

根據民國一一○年國發會的統計,我國大學與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比率(卅八點六%)較OECD國家平均值(卅四%)爲高,顯見臺灣社會具有大學以上文憑者,已大幅超過工業前段班國家,這並不是正常現象。大學是菁英教育或大衆教育容或有討論空間,但大學畢業生的素質低落不應有討論空間,否則會變成和碩童子賢董事長說的「一大堆人假裝在教書,一大堆人假裝在讀書」。拯救素質日漸低落的高等教育,就應優先觀察各校各學制學生的淘汰率,採取「寬進嚴出」的措施;教育部依據各校把關的品質來作爲經費補助的依據,如此或稍能遏止大學品質無底線急速下墜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