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響利箭”長征十一號的“快”字訣

10月7日21時10分,伴隨一聲巨響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十一)順利騰空,採用“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微釐空間北斗低軌導航增強系統S5/S6試驗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這枚享有“快響利箭美譽的火箭,再次打贏了漂亮的一仗。因快而生、依快而成,長十一個子小反應快,次次發射都不忘苦練“快”字功,一心念好“快”字訣

發射準備更快

今年4月的長十一發射任務中,發射隊員需要在海上集裝箱測試、指揮。時隔半年,此次發射任務創新調整近岸發射,發射隊員將後端的測發設備佈置陸地上,減少了爲期3天的海上航行時間,進一步縮短了任務執行週期。

“近岸發射縮短了發射準備時間,同時還能利用近岸發射點海況較好的優勢,爲保障發射任務的成功再加碼。”火箭院長征十一號火箭副總設計張鳴說。

長十一是固體運載火箭,免去了液體火箭發射前的燃料加註等準備環節,具備“快”的天然優勢。近些年來,除了坐擁“快”的強大天然基因外,長十一型號隊伍一直堅持着“後天”的努力。早在2019年6月,長十一型號隊伍攻克了海上動基座瞄準、前後端無線遠控等關鍵技術,以“一箭七星”完成了首次海上發射技術試驗。此後,他們不斷優化海上發射技術流程,並將其完善固化下來,形成發射流程規範,使發射操作更爲簡捷,任務適應性更強。

海上發射、海上指揮,這是此前海上發射的特點。長十一此次近岸發射的成功,意味着我國海上發射有了新突破,發射準備週期更短,發射方式更爲機動靈活

星箭對接更快

此次海上發射任務中,長十一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北斗低軌導航增強系統S5/S6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日益增長商業航天發展需求面前,很多小衛星有搭載發射的需求。而多顆搭載發射衛星的最佳工作軌道難以統一,衛星間的結構協調和電磁兼容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爲此,長十一形成了系列化的衛星適配器產品庫。此前,新的發射任務來臨,用戶提需求後再研發適配器,一般要耗時半年。而有了適配器產品庫,接到發射任務後,長十一型號隊伍即可根據個性化需求,快速匹配最合適的適配器,相比之前,耗時縮短一半,效率提升了50%。

“我們還不斷總結實踐經驗,積累了大量星箭接口聯合優化設計的成功樣案例,提升服務效率。”張鳴介紹,長十一型號隊伍爲每一發任務專門配備了一名星箭協調員充分發揮專業技術支撐的優勢,確保各項接口和技術指標高效協商確定。

火箭生產更快

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十一火箭在山東固體火箭產業基地完成了測試、出廠,並就近執行發射任務,生產和發射效率大幅提升。

2021年,山東固體火箭產業基地完成一期建設投入使用。這爲長十一火箭的快速生產製造提供了更進一步的可能。

近年來,長十一型號隊伍積極探究基於高密度發射的火箭小批量研發新模式,並實現了兩發火箭的交錯式總裝測試、同步出廠評審。不僅如此,他們還以批產形式滾動生產,爲衛星用戶動態匹配最合適的火箭。總體算來,目前生產一枚火箭的時間比原先快了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