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壓力大 9月臺灣製造業PMI恐續跌

臺灣PMI組成指標中,部分項指標在第二季初時,已暗藏下行可能,如5月PMI 53.5,較前月下跌2.8點,是2020年7月以來最慢擴張速度;5個分項指標中,尤其以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皆呈現緊縮,是近兩年最快緊縮速度。

來到7月時,PMI指數出現斷崖式下跌,大跌5.8點至47.8,是2012年7指數創編以來單月最大跌幅,新增訂單指數和生產指數再度大跌,其中新增訂單指數出現2020年6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

跨入第三季,臺灣PMI走跌的趨勢已然明確,8月指數47.2,連續第三個月下跌,爲逾2年新低,再創2020年7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臺灣PMI調研單位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傳章即坦言,高通膨、美國急促升息造成終端需求拉不上來,估計蘋果秋季發表新機的訂單還不夠消化廠商的庫存壓力。

製造業面臨的嚴重庫存問題,來自過去兩年疫情期間供應鏈中斷、混亂頻生,加上俄烏戰爭後續影響大宗商品正常供給和價格,上、下游產業搶單、搶料、搶貨櫃,因此留下許多非典頭痛問題。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以「元大寶華製造業景氣循環圖/銷售量*庫存量變動」,估算庫存的高峰/谷底及四個現象,並研判庫存調整路徑,發現體製造業「消庫存」大約要4季的時間,而電子資訊業因存貨指數最高、庫存壓力明顯放大,需要時間最久,像DRAM消庫存預期要至2023年第二季結束。

廠商的庫存實際上就是滯銷貨堆滿倉庫,它會影響經營成本和後續投資,業主要仔細計算當然棘手;但民生商品大批發常見的「打折出售、跳樓大拍賣」很能快速去化庫存。到年底企業結算之前,各製造業者的處理對策會陸續公開,其結果會對臺灣PMI帶來趨勢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