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爛」有冤情?陸貿易商出聲了

德國政府證實,約1/5從大陸進口的口罩不符合醫用規定。(資料照/新華社)

德國政府近期證實,約1/5從大陸進口的口罩不符合醫用規定,不過大陸貿易商喊冤,解釋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國際對口罩品質沒有統一標準,也缺乏權威認證機制,暗示這是大陸制口罩合格率較低的原因。

美國總統川普5日視察亞利桑那州(Arizona)一間新建N95口罩工廠後,對工廠生產的口罩品質相當滿意,並且當衆暗諷部分國家生產的口罩品質「很爛」,即便他並未指名道姓,此番話已引起外界聯想。

無獨有偶,德國之聲6日引述德國第一大報《畫報》(Bild)報導,指出德國衛生部一名發言人表示,自疫情爆發以來,德國已向大陸進口逾1億個醫療口罩,不過當中約20%不符規定,《畫報》因此斷言,這些口罩不適合醫用。

德國聯邦衛生部發言人瑙博爾(Teresa Nauber)後來也證實,確實20%大陸口罩不符標準,但她強調,不代表這些口罩無法作爲醫療用途,她說明,德國會退還一部份口罩回大陸,剩餘的經過檢驗後會運往德國。

大陸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後,大陸官方、民間開始贈與國際友人口罩、檢測試劑等醫療物資,不過品質屢屢遭到唾棄,對此,大陸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4月底已經聯合發佈公告,要求所有出口口罩的企業必須確認產品符合大陸本身的標準或國外標準,大陸商務部也羅列了符合標準的口罩商清單。

針對陸制口罩屢被退貨,在德國從事口罩進出口的王姓貿易商解釋,儘管大陸有許多口罩廠,但是符合出口標準的廠商很少,原因在於疫情爆發前,國際社會針對口罩品質並沒有統一規格,也缺乏權威的品質認證機制。因此,大陸口罩出口德國時,德國衛生部並不會檢查廠商提供的品質認證書,而是根據德國官方指定的檢驗清單進行查驗。

王姓貿易商強調,就算許多陸制口罩在德國官方眼中未達標準,但比起一般自制的布口罩,它們的保護效果要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