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海漂垃圾難擋 業者:只能徒手清

綠色和平發現墾丁恆春後壁湖餵魚區等熱門潛點,有廢棄漁網纏繞生物與珊瑚、垃圾堆積等情形。圖/綠色和平提供

綠色和平發現近半年來在澎湖、北海岸、墾丁等熱門潛點,有海洋棲地被破壞、廢棄漁網纏繞生物與珊瑚、垃圾大量累積的現象。對此,地方漁民直言,出海作業時確實常撈到很多廢棄物影響到漁獲;觀光船業者則說,出海時看到廢棄刺網、海廢是常事,有時好心撿上船,卻不知如何處理,成爲另一個難題。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員樊同雲觀察,旺季時小琉球各浮潛點人多到像「下水餃」,加上島上民生污水、廢漁網和氣候異常引造成珊瑚白化,全島珊瑚系生態大幅衰退,甚至已到「失能」程度,若不能像墾丁依國家公園法畫設禁入的海洋資源生態保護區,至少要做好生態監測和人數管控。

小琉球潛水業者陳信宏說,縣府十一年前禁止小琉球距岸三浬海域使用各類刺網作業,並禁止攜帶各類刺網具進出各漁港,但擋不住隨洋流漂來的廢漁網,加上隨遊客而來沉到海底的垃圾,成了海底的另類「風景」。

墾丁後壁湖潛水教練吳向華說,海漂垃圾難擋,只能慢慢動手清除,最痛恨的是違法用漁網捕珊瑚礁魚的漁民,佈下的漁網有時來不及收,被強勁洋流帶走沉至海底,墾管處和警方應加強巡查。

中山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張水鍇說,要在發展觀光和生態保育間找到平衡點,除了海洋保育教育宣導外,正在審查的海保法很重要。呼籲立法院應加速審查海保法,建立長期監測與管理系統維護海洋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