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自己DIY的高性能“一體機”

這次更新的裝機作業比較奇葩,是一臺可以隨意自定義的“一體機”臺式電腦。

記得之前在某遊戲展上面就有看過類似這樣的MOD作品,但畢竟是MOD作業,對普通人難度大不說,而且配件適配性也不好,然後剛好去年看到了ZEROZONE 有這麼一款產品,好傢伙掛着itx箱體的外殼,兼容通用DIY配件,特別是對於外掛的顯示要求不高,配置幾乎無上限,你願意的話甚至HEDT+RTX3090+360一體水冷+21:9 高刷新率屏幕都可以塞進去,整機價格或者功能跟市面品牌一體機電腦都可以做到差異化,所以這次就更新這個作業供大家獵奇。

可以任性DIY的“一體機”

作爲一款ITX箱體,這款ZEROZONE AIO在尺寸上不能說緊湊小巧,只能說上毫不相干,擁有的更多是ITX箱體對配件散熱的苛刻要求。儘管如此,產品本身的功能創意上面卻是足夠的,可以實現把臺式顯示器與臺式電腦二合一,從而節省整體佔用桌面空間,就我的實際使用體驗來看,對桌面空間的佔用跟普通桌面顯示器相比,可能就要求多一點深度而已,但主機的空間就完全不用了。

常規桌面顯示器+主機的組合大小示意。搭配的顯示器是AOC的CQ27G3S 27英寸的曲面遊戲平屏,自帶的支架其實也算比較緊湊且功能全面的。

合體之後,瞬間乖巧,一體機的空間給你帶來性能遊戲平臺的體驗

側面厚度。CQ27G3S是16:9 27英寸的曲面屏,如果你想要視覺效果更震撼的可以考慮21:9 34英寸的CU34G3S,視覺效果應該會更好。

背面看起來像機甲風格,跟着顯示器的結合度倒是有些意外的好,特別是那個裝飾紅線

跟品牌一體機機差異化

除了可以自定義DIY以外,這種方案跟直接購買品牌機真正的差異點在哪裡,或者說怎樣的用戶適合這樣的方案?

這邊以目前市面一體機代表yoga27跟iMac Pro爲例,前者頂配是R7 4800H+RTX2060+4K 60Hz 窄邊框屏,後者頂配Intel Xeon W+Radeon Pro Vega 64X+5K 飛機場邊框屏,先無視平臺新舊,兩個機型顯卡能選擇的級別到頂基本也就是老中端水準,完全無法享受DIY市場加價搶購新顯卡的樂趣。

屏幕方面,yoga27很有誠意的提供了4K窄邊框屏,甚至內置重力傳感器,iMac雖然依舊是祖傳飛機跑道但畢竟是買5K顯示器送主機,這兩個方案用於辦公或者生產力都很好,但遺憾是缺少高刷新率的加持。對於遊戲用戶來說高刷新率帶來的流暢感可能比色準控制帶來的感受提升更明顯,更別說DIY市場還有帶魚屏、RGB等衆多鬼畜玩法,目前不到2K也可以買到一臺2K分辨率 165Hz的遊戲屏了,而目前市面基本沒有類似專門針對遊戲用戶的品牌一體機,這其實才是這個方案最大的優勢。

整機配置

CPU:i7 10700散片

主板:微星MPG B460I GAMING EDGE WIFI

內存:金士頓Fury RGB 8G

SSD: 金士頓KC2500 1T

顯卡: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3070 Advanced OC 8G

機箱:ZEROZONE AIO

電源:銀欣SX700-PT SFX

散熱:追風者 GLACIER ONE 240 MP

利民TL-C12R

日常可以遊戲娛樂也可以跑個渲染什麼的,無限制的散熱規格也不用擔心散熱器狂叫

說完作業的優勢及特別,我也要說下這個方案可以改進的地方。ZEROZONE AIO 產品本身功能想法很好,但設計到最終產品落地給我感覺是不少在設計取向上的糾結,總體更像是MOD產品的量產化。比如支持的裝機平臺其實可以設計不限定ITX,因爲體積小不了多少,但反倒會篩選掉部分用戶;整機裝飾的配件比較多,增加安裝成本,甚至導致兼容問題;另外比如顯卡其實設計成直插就可以了,且本來要實現可以支持一體水冷是很容易的,結果變成只支持分體水冷。

未來希望ZEROZONE 能出一個精簡版本,只要做好延續目前跟顯示器結合,能優化的化就是適當增加優化下理線設計(比如顯示器、外接鍵鼠),對於顯卡、CPU散熱器還有電源的支持上面,儘量開放,不限制就可以了。

如果支持玩法多的話,甚至可以這樣,冬天的時候冷排直接放在桌面,剛好供暖。

想要桌面簡潔的話就要搭配無線鍵鼠了。另外顯示器跟主機的供電線也可以考慮用哪種一分二的電源線,這樣就跟一體機一樣一個插頭就可以搞定。

搭配的鍵盤是60%佈局的雙模無線機械鍵盤 酷冷至尊的SK622 採用的是TTL矮紅軸

奇特的機體配置帶來不一樣的安裝要求

整機配置越是普通常規,機子的安裝會越簡易。但這種外觀的機子,怎麼捨得它裝一個入門配置呢,而且裝這種機子肯定要跟普通的PC一體機或者iMac有所區分,所以一開始配置設置跟配件選擇就要有差異化,要不就體現不出這種方案的優勢。

內結構實際有點類似A4,顯卡平行+延長線。主機部分要先裝好顯卡,主板部分,然後再把這個主機部分插入機體倉。

顯卡比較可憐,半封閉式的,而且還要注意顯卡厚度。

CPU散熱部分:原先是有一個玻璃側板,所以內部限高75mm,如果你不想投資太大的話,可以考慮買個便宜的下壓式風冷。我這邊強上240水冷,主要是這臺機子的設計不外掛水冷真的有點可惜,但目前這個機體實際設計對外掛一體水冷基本是不支持的(原設計開孔是支持分體水冷),所以最後我只能這樣的方式外掛,甚至加了一個風扇替代原先的風扇架。最後才安裝成功。其實廠商就應該設計成直接支持一體水冷外掛的設計,這機體的尺寸,實際設計成兼容360都是沒問題的。

另外機箱自帶的愛國者RGB風扇品質一般,所以我這邊替換成兩顆利民的C12015,性能更好點。

散熱器這邊搭配的一體水冷是追風者的GLACIER ONE 240 MP一體水冷。這款水冷剛發佈的時候就吸引了我,因爲外觀設計一如既往的追風者家硬朗風。作爲追風者第一款一體水冷散熱器,整體完成度很高,完全不是簡單公模貼牌的哪種,有很多細節做得很出色,比如風扇線的串聯方式,附帶的管夾,可拆卸RGB上蓋等。實際性能也很不錯,因爲同時還裝了另外兩套機子,一套也是240,另外一套360壓5800x,散熱效能確實屬於第一梯隊表現。

顯卡:這機子對顯卡也是有要求的,主要是顯卡的厚度,官方建議是2插槽,實際個人建議你的卡儘量控制2.5插槽以內的話,基本是OK,如果等於或者超過2.5插槽建議就放棄,否則勉強裝進去的話,散熱也會很糟糕。

所以這邊搭配的就是七彩虹的iGame GeForce RTX 3070 Advanced OC,厚度53mm,雖然略微超過2插槽,實際是可以裝進去。這一代Advanced OC雖然設計語言跟上一代差不多,拿到實物才發現,散熱器表面的漆面質感變得更細膩。RTX3070的遊戲性能,基本可以秒大部分一體機了吧,這也是DIY方案的優勢。

散熱器中間燈環依舊是可以自定義

位於擋板的超頻按鍵,雖然這個位置會比較好用,但實際個人還是建議以後可以做到pcb上面,因爲有些奇葩的機箱,因爲pci位置設計導致跟這類有按鍵的卡可能會有安裝兼容問題。

顯示器:官方對顯示器的要求沒有具體說明,實際個人建議是屏幕尺寸影響不大,要注意的是屏幕的重量,這個不是擔心體機重心受力問題,而是那個屏幕轉軸阻尼可能承受不了,導致垂頭無法調整角度。

如果要跟常規一體機做差異化,屏幕比較值得推薦的選擇要麼是高刷新遊戲屏,要麼就21:9的帶魚屏或者曲面屏,否則跟常規一體機就沒什麼亮點。這邊搭配安裝的是AOC的CQ27G3S,2K分辨率 165Hz刷新率,支持HDR10跟廣色域,採用三星第四代VA面板,擁有1000R區率,最重要的日常價格不到2K,算是走性價比的2K高刷遊戲曲面屏。另外實際如果讓我自己選的話,估計會考慮裝21:9的高刷新帶魚屏,比如AOC的CU34G3S,34英寸,然後一樣的1000R曲率,曲面帶魚屏視覺效果會更好。

另外顯示器安裝選擇除了必須支持VESA支架口(75或者100),如果是VESA75還要注意VESA口的設計,要是內凹而且是剛好長度75就有可能可能導致安裝不了,因爲主機支架雖然有兩種孔徑,但支架本身是100長的,看我示意就知道,AOC CQ27G3S這個是VESA100的口,就剛好。

顯示器的線可以這樣纏繞收納。

另外實際這機子安裝好之後,顯示器的角度是可以調整的,甚至可以這樣垂直。高度的話有兩檔高度,你要在裝顯示器支架就調整好支架高度。顯示器效果也可以看後面遊戲實拍

電源:只兼容SFX。其實這機子的設計多餘的空間,留着支持sfx-l甚至atx都沒有問題,但廠商支架設計就是支持SFX,而且長度是限制死了,所以這邊只能搭配一個SFX電源。

電源這邊選的是銀欣最新的SFX700-PT,白金牌 SFX電源,有雙CPU、顯卡供電頭,應對高端ITX主機配置也沒有問題。雖然不支持風扇停轉,但本身風扇轉速非常低,所以足夠安靜。

解鎖150W功耗的i7 10700

同樣的i7 10700+B460(甚至Z490),雖然不能超頻,但實際跑出來的性能是不一樣且差距不小,這也是爲什麼雖然有更便宜的B460ITX主板但這邊選了微星的MPG B460I,畢竟可以解鎖功能,讓這顆i7 10700烤機可以一直跑到150W,全核心4.6GHz不降頻。

ITX實際裝機除了考慮主板供電設計以外,其實很多時候擴展性更重要,比如對12V或者5VRGB是否支持設置,前置Type-C口,雙M.2插槽,WIFI6,甚至有幾個風扇口等,從B460、B550這一代開始,中端ITX型號基本也都可以做得比較完善

另外還要注意就是主板佈局設計,比如供電散熱,還有散熱器開孔位置等,這些會影響你實際安裝。

微星的MPG B460I就是這樣一塊支持比較完善的型號,基本你需要的擴展功能都有,還有一體io設計,8層pcb,供電級別可以理解爲迫擊炮的ITX版(i7 10700可以全核心4.6G 150W不掉速),所以最近裝了四臺機子都選了這個型號。自家還有更便宜的H410版,佈局類似,供電一樣,不過PCB層數也少了,然後無前置Type-C,差價200左右,可以結合自身需求選擇。

存儲是金士頓的Fury RGB 8GX2 加上KC2500 1T

B460目前唯一比較可惜的就是搭配i7內存支持也只能倒2933,要是可以超頻或者3200也就可以了

KC2500算一款中高性能的PCIe3.0 SSD,在意性價比的話,a2000 1t性價比會更高,速度夠日常應用需求。

解鎖之後的性能測試部分,加上了跟i9 10900K+Z490的對比,兩者有差距,但對比價格差距來看,i7 10700這套性價比實在高,另外實際我也測試過用i7 10700+高端Z490的組合,測試數據除了內存部分Z490可以超頻倒更高,實際CPU性能測試兩者都是解鎖功耗的話,幾乎沒差距。所以最近我這邊只要有人鎖定intel平臺的話,8K左右價位的機型,都是比較推薦選i7 10700散片,另外不建議選無核顯的“F”,兩者差價不大,而且intel的核顯解碼性能不錯,臨時救急挺好。

PCMARK10跟娛樂大師2020的整機分數參考

內存部分,B460唯一的遺憾就只有內存頻率只能倒2933了,也希望B560後續真的可以解鎖內存超頻,這樣的話性價比確實爆表。

渲染測試項目,同樣是跟i9 10900K+Z490的性能對比參考。如果你要求更高性能的,然後也懶得超頻,也可以考慮選擇i9 10900.

實際媒體編輯測試部分,常規測試特別是有GPU加速參與的項目跟i9差距不大,差距較大的就是4K視頻導出純軟件加速部分,畢竟是i9特別超頻之後速度快不少,當然這邊成績也有可能是測試環境不同導致,僅供參考。

RTX3070+2K 165Hz曲面屏

上次裝RTX3070搭配的還是21:9的顯示器,像素規格應該屬於3K級別,這次搭配顯示器是AOC的CQ27G3S,雖然是一臺1000R的曲面屏,不過屏幕比例依舊是常規的16:9,分辨率也是標準的QHD 2K分辨率,最高刷新率爲165Hz。目前這規格的遊戲顯示價格都可以做到了2K以內了,基本也是目前最多遊戲玩家選擇的顯示規格。所以剛好也刷新下RTX3070在2K分辨率下的遊戲性能表現。

iGame RTX 3070 Advanced OC顯卡部分,測試的時候也稍微超頻了下,核心+100,顯存+1000

首先是理論性能,這邊對比了之前測試RTX3080,RTX3060及RTX3060超頻的成績,這邊其實就可以基本看出三者的性能定位差距。當然了,目前的問題是哪個可以買到,之前也問了代理,後面這幾張卡可能RTX3070供貨會稍微多點。

遊戲部分,所有遊戲都設置爲2K分辨率,然後用遊戲內置的最高畫質預設,方便未來跟其它型號對比。順帶實拍下2K分辨率最高畫質的遊戲畫面。

首先是4款競技型網遊,剛好跟高刷顯示器結合度比較高的。守望先鋒平均215幀;絕地求生平均173幀;彩虹六號平均261幀;dota2平均213幀。所以2K分辨率情況下,RTX3070對付這些對幀數要求較高的競技型網遊,基本可以達到200左右的幀,要求高的用戶甚至可以選擇240Hz的屏幕。對比RTX3060Ti,比如TSI,差不多快了20幀。

幾款3A遊戲。dirt5平均66幀數;極限競速4平均166幀;荒野大鏢客平均78幀;刺客信條奧德賽平均78幀。也都是最高畫質。

幾款支持RTX或者DLSS的光追遊戲。

古墓麗影 RTXDLSS OFF 平均121幀;RTXDLSS ON 平均83幀

光明記憶無限 RTX極高/DLSS質量 平均53幀數;RTX高/DLSS性能 平均87幀

地鐵離去 RTXDLSS OFF平均78幀數;RTXON DLSSOFF平均45幀數;RTXDLSS ON 平均65幀

最後附上SPEC顯卡專業性能測試部分,供生產力用戶參考,加上跟RTX3060及RTX3080的對比。

三者肯定還是有差距,只不過越便宜的依舊性價比越高,不差錢的用戶肯定直接買最貴的。

散熱效果

關鍵詞:150w i7 10700;RTX3070 OC;240一體水冷。

因爲這臺機子的結構設計實在特殊,所以一開始我對散熱的表現是沒有預期的,特別是顯卡部分。

CPU部分還好,因爲畢竟冷排幾乎的外掛,雖然並不是最理想的條件下,但GLACIER ONE 240 MP作爲一顆高性能一體水冷對付一個i7 10700應該很輕鬆纔對。所以實際使用測試的時候,功耗解鎖是必須的,且同時針對整機的風扇策略我也做了靜音化調整,溫度在80℃以內整機風扇都是低於50%,儘量維持比較安靜的表現。等過了90℃的心裡安全溫度再提高轉速。

實際表現如下。CPU部分因爲風扇轉速就1000轉左右,加上是解鎖功耗的,長時間烤機溫度在80℃左右,因爲超過了風扇轉速會上升從而降溫。日常這樣用的話,哪怕烤機也是很安靜的。

溫度比較高的主要是顯卡部分,這主要是因爲機體結構設計至少比較特別,顯卡基本是半封閉狀態,如果CPU區域風扇轉速不高的話,就容易有熱堆積,這也導致顯卡在單烤情況下溫度最高達到了85℃,而雙烤情況下因爲CPU散熱器風扇轉速提高了,所以反倒降溫。

總之,因爲箱體結構設計導致,加上顯卡是垂直安裝也會影響散熱器熱管導熱效能,所以用常規箱體的散熱效能來評估這個作業估計不大合適。最終結論是,這個箱體中高配搞定散熱沒問題,就是你自己最好稍微花點心思,注意下顯卡厚度,還有CPU散熱器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