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園區去年營業額衰退7.56% 國科會預估今年恢復成長動能

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左三)表示,今年科學園區營業額,成長的機會大。(林志成攝)

國科會今天公佈,受到全球后疫時代、地緣政治變化、生成式AI崛起及全球產業鏈重組影響,我國科學園區2023年營業額3兆9439億元,較2022年衰退7.56%,不過整體營收仍爲歷年次高。國科會預估,今年電子產業相關產品需求回溫,科學園區可望恢復成長動能。

國科會表示,科學園區2023年營業額爲3兆9439億元,其中竹科1兆4201億元,衰退11.98%;中科9384億元,衰退19.78%;南科1兆5855億元,成長6.88%。2023年園區就業人數持平爲32萬2936人,顯見科學園區專業人才及就業市場深具軔性。

國科會分析,2023年在原物料高漲及通貨膨脹、終端消費需求及企業投資動能疲弱等因素下,全球疫後經濟復甦力道不如預期,導致園區營業額衰退。不過南科受惠積體電路產業3奈米制程投產放量穩健支撐,連續3年成長創新高。

國科會進一步指出,2023年園區出口額達2兆6548億元,衰退4.67%,主要受全球疫後經濟復甦趨緩、產業供應鏈重組及通膨升息影響;另整體進口額爲1兆7715億元,衰退12.37%,主要系因2022年爲園區擴展高峰期,基期較高所致。2023年園區總貿易額爲4兆4264億元,較2022年衰退7.91%。

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表示,我國科學園區營業額在2022年達到4.26兆元,是歷年新高,2023年爲3兆9439億元,減少了3000多億元,減幅爲7.56%,不過這樣的表現仍爲歷年次高。去年9月盤整竹科營業額衰退幅度達12%,但在大家努力下,去年整年衰退7.56%,表現比預期中好。

展望2024年,國科會表示,全球經濟維持溫和放緩走勢,加上電子相關產品需求回溫,臺灣在先進製程技術引領AI、5G及高效能運算領域發展帶動下,可望恢復成長動能,預估園區整體營業額將呈穩健成長。

對於臺積電2奈米、3奈米的建廠需求,吳政忠表示,目前持續進行科學園區土地的佈局,若臺積電要建廠,應該沒問題。至於臺電擬調漲電費,吳政忠說,電費調漲主要是反應國際油價的變動,他相信科學園區的廠商會做好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