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最兇險皮膚癌之一 0.1毫米厚度差易成黑色素瘤患者存活關鍵

黑色素瘤示意圖。圖/freepik

近期,雪梨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原發性腫瘤厚度在0.8至1.0毫米之間的黑色素瘤患者,其死亡風險顯著高於腫瘤更薄的患者。

黑色素瘤(melanoma)是一種源自皮膚黑色素細胞的惡性腫瘤,近年來盛行率約十萬分之一,臺灣每年約有兩百多個新診斷個案。雖然比起歐美( 約十萬分之十)、紐西蘭( 約十萬分之四十),亞洲國家黑色素癌的盛行率偏低,但其惡性程度高,易於轉移,對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的反應有限,導致死亡率相對較高。

近期,雪梨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ydney)的研究人員發現,原發性腫瘤厚度在0.8至1.0毫米之間的黑色素瘤患者,其死亡風險顯著高於腫瘤更薄的患者。

什麼是黑色素瘤?爲什麼厚度這麼重要?

黑色素瘤是皮膚癌中最兇險的一種,它來自掌管皮膚顏色的黑色素細胞。雖然早期發現的黑色素瘤通常可有效治療,但若延誤,可能擴散全身。黑色素瘤的危險性在於它會「默默」長大,一開始可能只是顏色不均或形狀怪異的痣,容易被忽略。

根據一般定義,厚度在1.0毫米(mm)或以下的黑色素瘤稱爲薄型皮膚黑色素瘤(thin cutaneous melanoma)。有趣的是,約72%的黑色素瘤屬於此類——也就是說,絕大多數患者在確診時腫瘤都算「薄」。但這次研究打破了這個概念,原來0.8毫米纔是關鍵臨界點!

細微的厚度變化,大大影響存活率

這項研究發表於《JAMA皮膚科醫學期刊》(JAMA Dermatology),由雪梨大學的研究人員主導。他們分析1982年至2014年的澳洲癌症登錄資料,找出144,447名厚度不超過1.0mm的黑色素瘤患者,觀察他們的存活情況長達20年。

研究人員使用了特定原因與競爭風險分析方法,來確認長期的黑色素瘤相關及非黑色素瘤相關的死亡率,並按 Breslow 厚度 每 0.1 毫米爲單位進行風險變化評估。

結果顯示,整體20年黑色素瘤相關存活率爲91.9%,看起來還不錯對吧?但當研究團隊更細緻地分出腫瘤厚度時,發現了一個明顯的分界點:0.8mm。若黑色素瘤厚度在0.8mm以下,20年存活率約有94.2%,而若介於0.8mm至1.0mm之間,存活率卻下降至87.8%。乍看只是0.2mm的差異,卻可能大幅影響20年後的生存機會。

治療與監測更有「厚度」

這項研究確認了0.8毫米這個關鍵門檻,並建議醫療人員在面對這類患者時,需要更加謹慎,進行長期追蹤與監測。尤其是黑色素瘤相關死亡率在20年後仍然持續攀升,這提醒我們,看起來無害的薄型腫瘤,也可能暗藏危機!

(本文出自2024.12.16《科學人》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