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指內參民調無造假 學者:恐高估年輕人投票率

國立臺北大學公行系教授劉嘉薇表示,調查民調時,本就應該先估算年輕人投票率,民衆黨內參民調可能是高估年輕人出門投票比例或手機加權過高,導致民調失真,與其他民調的數字出現極大落差。本報資料照片

民衆黨內參民調失準受到各界討論,民衆黨主席柯文哲指出,是年輕族羣投票率太低,使結果不如預期。國立臺北大學公行系教授劉嘉薇表示,調查民調時,本就應該先估算年輕人投票率,民衆黨內參民調可能是高估年輕人出門投票比例或手機加權過高,導致民調失真,與其他民調的數字出現極大落差。

柯文哲日前指出,民衆黨內參民調「絕對不可能造假」,是因年輕族羣加權,投票率愈高就會與民調結果更接近,但是這次的投票率僅七成一,導致結果不如預期。

專長爲政治學、社會科學統計的劉嘉薇說,一般研判封關民調時,要看各家一致性,此次大選共有十多家民調公司做出封關民調,大多數民調皆顯示民衆黨「柯吳配」是第三名,可信度較高,所以她看到民衆黨內參民調,顯示柯吳配與國民黨「侯康配」、民進黨「賴蕭配」如此接近時,心中產生存疑。

劉嘉薇表示,從民衆黨內參民調與投票結果來看,可以探討民衆黨內參民調是否有手機加權過高或是高估年輕人投票率的問題?

劉嘉薇指出,柯文哲支持者多爲年輕人,但歷來年輕人投票率多偏低,僅有2020年因爲「反送中事件」,使年輕人投票率接近其他年齡層,但在2016年或更早之前,年輕人的投票率都是偏低的情形。

劉嘉薇表示,所以民衆黨做民調時,有可能高估年輕人出門投票率,纔會出現如此大的誤差。其實在做民調的當下,就應該先確認受訪者的投票意願,如對方僅是支持某政黨,但沒有表態「一定會出門投票」,就應該主動剔除,如此一來,才能做出與選舉結果較爲接近的民調數字。

劉嘉薇還提到,選民查看民調時,最好觀察各家民調公司的長期趨勢與一致性,如果只在選前十天看了特定公司或政黨的民調,有可能會活在同溫層內,導致選完後,才發現投票結果與當初所認知的民調數字有極大落差,甚至影響選舉結果。

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莊伯仲指出,柯文哲當初說要把市話排除,民調纔會準,怎麼現在又說市話民調準確?這些話的前後就有矛盾。柯文哲還提到加權問題,但是其他民調公司也會加權,爲何只有民衆黨內參民調會如此不準?

莊伯仲表示,柯文哲現在解釋自己的民調有誤差是因爲年輕人投票率問題,但卻沒有解釋爲何另外兩組候選人的民調數字也與實際結果出現如此大的差異。柯文哲現在說的話不只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是在製造更多問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