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修鄰損處理規則惹議 民衆黨團這樣迴應

臺北市長柯文哲(右二)任內,制定「臺北市建築施工損鄰事件爭議處理規則」,被質疑是「球員兼裁判」。民衆黨臺北市議會黨團副主任吳怡萱(左二),修法目的在強化損鄰事件協調效率、提升品質及公信力。(本報資料照片)

臺北市「基泰大直」建案施工不慎導致鄰房下陷,被挖出臺北市長柯文哲任內,制定「臺北市建築施工損鄰事件爭議處理規則」,讓建商得以「球員兼裁判」。民衆黨臺北市議會黨團表示,修法目的在強化損鄰事件協調效率、提升品質及公信力,爲避免球員兼裁判,讓彼此遇到爭議找到更有效且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法。

民衆黨臺北市議會黨團副主任吳怡萱解釋,針對新增的第4條,對建商明確規範「應」於拿到建照後,對房屋現況進行鑑定,從過去「得」修正爲「應」,目的是希望將來遇到損鄰爭議,能有前後對照,不會無從比較。

她說,而新增第8條第3項第2款,保障受損疑義戶對建商鑑定結果不滿時,可於建商指定時間內找第三方鑑定,住戶逾期未提出就由都發局指定。目的是讓鑑定結果更加客觀,及增加政府單位可以進行行政指導。

民衆黨團強調,將全力協助居民重建家園,面對外界對於法規有所疑慮,未來如何更完善修正,民衆黨團定會站在民衆立場,監督市府把關施工品質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