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稱北市不需10億廚餘處理廠? 環保局長這樣說

針對民衆黨主席柯文哲日前表示「擋下北市廚餘處理廠」的說法,北市環保局長吳盛忠(左)3日表示,臺北市每日廚餘仍有160噸左右,目前已將生質處理廠列爲淨零碳排轉型計劃中並編列預算,預計於明年啓動相關程序。(摘自北市議會直播系統/丁上程臺北傳真)

臺北市前市長、民衆黨主席柯文哲,日前表示自己吃飯從來沒有廚餘,並強調自己若說服北市民吃飯都不留廚餘,就不需要花10億去蓋廚餘處理廠,引發各界議論。對此環保局長吳盛忠表示,臺北市每日廚餘仍有160噸左右,目前已將生質處理廠列爲淨零碳排轉型計劃中並編列預算,預計於明年啓動相關程序。

社民黨臺北市議員苗博雅3日質詢時,指出臺北市至今每年仍編列1700萬預算處理廚餘,包含將廚餘送到外縣市堆肥,或是用於處理有機廢棄物。苗博雅也細數,柯文哲任內2015年時,時任環保局長劉銘龍表示,要推動「第三次垃圾革命」,並設立首座生質能處理廠;2017年環保局工作報告時則表示,2019年發包、2021年完工,「我像是夢一場,現在2023年了還沒蓋完?」

苗博雅直言,至今還沒蓋出來的生質能處理廠,當時就已經花了1446萬預算評估,「柯文哲說他擋下來,我不認同,因爲一開始是他提出來的,但卻又做不出來,反而說『臺北市不需要這個東西』。」苗博雅說,議會明明同意他去做,是他自己擋掉,並追問吳盛忠臺北市需不需要?

對此吳盛忠迴應,廚餘處理一定需要,一個做肥料化,或者是能源化,大概就這兩條路。在淨零碳排的轉型過程中,環保局就有提出生質廠的設立,目前也有編列預算,明年起會啓動相關程序。

吳盛忠近一步說明,目前環保局規劃要針對內湖焚化爐做轉型,轉換成綠能園區,除了生質廚餘外,焚化爐的部分也會做改進,提升發電效率,從原有10%提升到25%,除了發電能賣錢以外,對國家的再生能源貢獻也有一定幫助。

苗博雅則表示,確定要做就認真去做,「不要像以前柯文哲一樣,口號喊得那麼高,最後要訓練市民把廚餘都吃下去,我不認同這種把頭埋在沙子裡的鴕鳥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