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林頓提新三不 臺北震驚忙成一團

從三等秘書到駐美代表:一個臺灣外交官的雜憶(允晨文化)

果不其然,6月下旬飛返臺北不到一個禮拜,正在上海訪問的柯林頓總統在一個座談會場合,公開宣示所謂對臺「新三不」,即美國「不支持」臺獨、「不支持」一中一臺、「不支持」臺灣參加以「國家」(statehood)爲會員資格的國際組織。柯林頓與江澤民結束了在北京的會談後,移地上海拋出這顆震撼彈,尤其第三個「不支持」,四分之一世紀後仍然制約着華府的決策與臺灣的國際參與,負面效應如影隨形!

柯林頓在1996年春天下令派遣兩支航空母艦戰鬥羣進入臺海周邊,強勢遏止北京的恫嚇,化解了一場危機,臺灣朝野感激之餘,不無心存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1998年6月底,臺北爲了因應北京「柯江會談」成立了一個跨部會小組,由李大維擔任召集人,在外交部設置「狀況室」全程監控,我也輪值坐鎮。但柯林頓竟移駕於6月30日在上海親口宣示「新三不」,臺北在事前似未掌握,吃驚之餘,國安、外交當局忙成一團。

美方嗣派出美國在臺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在美國獨立紀念日的7月4日週末抵臺,向我方高層簡報「柯江會談」與「新三不」。7月6日星期一即由李登輝在總統府召見,我以兼任總統英語傳譯的身分首度上場,成爲我的傳譯處女秀。現場陪見的包括國安會秘書長丁懋時、副秘書長蘇起、外交部長鬍志強,氣氛凝重,會談長達一小時。

總統府最大的會客室雖然冷氣運作正常,我端坐在李、卜二氏後方的板凳聚精會神地傳譯,同時振筆速寫紀錄,但不久之後全套西裝已汗浸溼透。我前後兩年替李總統傳譯超過一百五十場,一一有案可稽,重要內容尚須徹夜加班彙整記錄呈閱,這場處女秀確實永志難忘!

其後一個多月內,國內喧騰不已,我以北美司副司長身分也出席多場由不同黨派立法委員召開的公聽會,赴民間團體座談,向訪臺的美國政黨、國會助理團闡述我方對「新三不」的立場。雖然1989年「天安門事件」使美中關係一度降到谷底,但1997年開始的柯林頓第二任期已定調對北京改採「全面交往」,支持北京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期待促成中國大陸經貿全面開放,盼見北京政治體制鬆綁,融入西方擘劃的人權、法治與國際政治秩序。(注:二十年後習近平全面掌權,美中關係跌至低點,華府的兩黨政策人士幾乎全面幡然覺醒,當年對中共的殷切期望,竟是如此一廂情願!)

鑑於「新三不」對臺北當局的衝擊,府方爲了強化決策功能,因應未來美中臺關係發展的「意外」,在國安會層級及相關政府部會分別成立政策協調編組,我也定期出席。在1999年一次開會時,我首度認識了初任國安會諮詢委員,作風低調的蔡英文,但談不上任何交集。

直到幾個月後我出面接待一位康乃爾大學校方來客,他盼能會晤在臺灣政界的傑出校友。當時除了李登輝總統,唯一的人選似乎只有蔡。

北美司一洽結果,蔡同意在臺北市仁愛路圓環附近一家大衆化的日本料理店餐敘。未料蔡竟施施然騎着單車抵達,大家在榻榻米小包廂輕鬆暢敘,她的談吐與對經貿議題的見地,令人印象深刻,賓主盡歡,散會時她當然又踩着單車瀟灑離去。(三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