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來機電“12連板”:社保、明星基金重倉 過度炒作風險隱現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趙雲帆 報道

新年伊始,人形機器人與工業母機等新質生產力概念再度成爲資本市場的明星行業。

截至2月26日收盤,中亞股份、豐立智能、克勞斯、宏德股份、華東重機等逾50家機器人與工業母機概念一度漲停。Wind機器人行業日內整體漲幅達到5.03%,成爲A股當前結構性行情的助推器。

其中,板塊熱度的“領頭羊”克來機電(603960.SH)日內再度一字板漲停,並錄得12連板,區間漲幅超過200%。

克來機電的驚人漲勢,或與公司自動化設備解決方案業務存在關聯,因該類行業企業通常被認爲是順利轉型人形機器人的常見細分行業。

然而早在公司股價被推高之前,克來機電便澄清公司當前並不涉足人形機器人行業。2月26日,公司方面也第五度發佈股票交易風險提示公告,聲明公司經營無重大變化,股票市盈率和市淨率顯著高於行業平均,存在情緒過熱和非理性炒作,提醒投資者注意交易風險,理性決策,審慎投資。

對此,有買方人士向記者指出,由於其廣闊的行業與遐想空間,包括與國內製造業產業結構的融合程度較高,人形機器人被許多機構認爲是2024年的重點風向行業之一。不過,與此同時,也需警惕部分個股的過度炒作帶來的超漲風險。

資金熱捧

資料顯示,克來機電主要經營兩大業務,包括自動化設備業務和汽車熱管理業務。

其中,公司自動化設備業務包括新能源車電橋,機電控制器等電子電力集成模塊自動化柔性裝配生產線等;汽車熱管理則包括空調管路及閥類零件等。此外公司還有油管、冷卻管、燃油分配管等傳統燃油車零部件相關業務。

不難發現,雖然人形機器人也需要機電執行器和熱管理系統,而克來機電業務與人形機器人雖有行業大類間互通,但細分領域契合度並不高。

包括此前克來機電1月15日在回覆互動平臺投資者問詢時也指出,公司一直關注和跟蹤機器人技術和產品的前沿發展,但“目前尚未涉及人形機器人產業鏈業務”。

不過,市場已然將之視爲板塊龍頭予以加持。

此外,業務乍看之下並不“性感”,但克來機電卻是在機器人、新能源車上游業績普遍不佳的情況下,較少提前對2023年業績報喜的行業企業。

1月24日晚間,公司披露業績預告稱,預計2023年年度實現歸屬股東淨利潤9147.99萬元到9792.21 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2705.74萬元到3349.97萬元,同比增加42.00%到52.00%。

“2023年度,隨着宏觀環境變化,各項政策協同發力,我國經濟總體運行持續回升向好,同時公司持續完善內部管理提升公司運營能力,降本增效,經營績效持續提升。汽車零部件業務受益於汽車市場趨好,銷量增加,產品收入和毛利率均有所提升。”公司在業績報告中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2022年克來機電披露的業績草案,公司員工股權激勵在2023、2024和2025年的限售解鎖要求分別爲去年淨利潤不低於6500萬元,9100萬元和13500萬元。而業績預告披露的淨利潤也恰好在9100萬水準以上。

“公司主要客戶爲博世和聯合電子。在新能源車銷量高增長背景下,博世持續加大投資力度,擴大電動車電機產能,同時今年7月聯合電子啓動太倉工廠二期建設,預計累計設備投資超14億元,有望帶動公司業務高增長。2022年,公司智能裝備業務新簽訂單4.32億,新簽訂單集中在新能源汽車電驅、電控、電池等產品的裝配、檢測生產線。”國信證券在2022年覆蓋公司時指出。

明星機構重倉

在多因素的共振下,克來機電獲得市場資金眷顧,2月以來累漲213%,市值從31.24億元漲至近百億。

在暴漲之前,克來機電的市場知名度並不高,據Choice數據,公司在2023年僅獲兩家機構進行研報覆蓋。但早已有知名機構佈局。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全國社保基金四零六組合持有公司股票1074.5萬股,持股佔比4.11%;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一六零五二組合持有616萬股,持股佔比2.36%,其分別爲除滬股通賬戶外公司的第三、第四大股東。

與此同時,2020年度冠軍基金經理之一陸彬所管理的匯豐晉信智造先鋒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亦爲克來機電歷史重要股東。按克來機電披露,截至三季度末,匯豐晉信智造先鋒兩個賬戶分別爲公司第七、第八大股東,分別持有公司374.8萬股和336.9萬股,持股比例分別爲1.42%和1.28%。

但值得注意的是,匯豐晉信智造先鋒一賬戶在三季度已經大幅減持克來機電約2成份額。

考慮到減持存在連貫性,有市場人士推測,由於匯豐晉信智造先鋒在克來機電大幅上漲期間並未出現淨值明顯增長,推測該基金鑑於公募微盤股投資限制,已經“賣飛”該股。

有望成投資主線

“新質生產力”頻頻獲得資金眷顧的背後,人形機器人年後成爲主線的推測,已然達成了一定的市場共識。

中信證券2月25日在研報中指出:“機器人板塊春節後強勢反彈,主因是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產業鏈進度預期改善、AI巨頭點燃機器人技術創新之火、政策端及廠商端持續利好更新,此外流動性問題緩解也爲板塊反彈提供了條件。產業發展進度在AI加持下將大大加快,板塊反彈處於初始階段,2024年將是人形機器人快速發展的一年,”

而在此前的報告中,該機構認爲“彌補勞動人口短缺、代替人工完成危險工作、解放人的身體,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具備社會意義”,以及“人形機器人具備更強的空間進入性、靈巧手具備精細操作能力以及更強的軟硬件通用性。”

而包括天風證券,中金公司等主流投研機構,均認爲人形機器人爲2024年的“元年”,且爲今年重要的投資主線之一。

二級市場之外,更多真金白銀灑向了人形機器人的一級市場之中。

2月25日,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稱,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英偉達、微軟和OpenAI都將向初創公司Figure AI提供融資,Figure AI正在開發一款類人機器人,目標是爲重複且危險的倉庫及零售等工作提供勞動力補充。

而在此之前,2月23日,以“機器狗”產品享譽業內的宇樹科技宣佈完成近10億元B2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美團、金石投資、源碼,老股東深創投、中網投、容億、敦鴻和米達鈞石跟投。

“機器人想象空間大,而且因爲這個行業沒有非常明確的商業化前景和估值錨,因此反而比較容易出現大尺度的行情。”某買方人士向記者介紹,並指出其與2016年前後資本市場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關注有相似之處。

與此同時,他也表示,縱然市場已經開始爲人形機器人預熱,但在商業化前景不明顯的當下,仍需注意板塊波動帶來的風險。

“市場都希望機器人和AI成爲下一個十年的經濟增長動力。但故事會不會圓滿,最後要看最後的商業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