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金融共振 數字工行逐夢而行

本報記者 張漫遊 北京報道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放眼神州大地,氣象萬千,核心元器件、基礎零部件等諸多領域的核心技術得以攻克, 一批批“大國重器”競相涌現,爲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以科技創新開闢發展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已是大勢所趨,亦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

開展數字化轉型評估工作並納入銀行保險機構信息科技監管評級中,引導金融機構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科學制定發展戰略,加大資源要素投入,實現經營管理和服務變革……這是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對於銀行機構數字化轉型的期許。

監管部門提出到2025年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面對這一目標,近年來,銀行機構頻繁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做文章。

作爲國有銀行之一,工商銀行(601398.SH)更是率先付諸實踐,將科技發展戰略從過去的E-ICBC升級爲“數字工行”(D-ICBC),圍繞“數字生態、數字資產、數字技術、數字基建、數字基因”五維佈局,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進一步賦能銀行業務。

數字化轉型成爲發展新引擎

早在2022年,原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便明確提出,“到2025年,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要求銀行保險機構“科學制定和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將其納入機構整體戰略規劃”。

在業內人士看來,銀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存在一定的緊迫性。

畢馬威中國銀行與資管行業首席信息官諮詢服務主管合夥人柳曉光分析稱,銀行迫切推進數字化轉型,主要有客戶需求、內部發展、監管政策三個層面的因素。

在客戶需求層面,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後,消費者以及各行業的客戶已經逐漸習慣更加便捷高效的數字化服務,對銀行的移動化、線上化的金融服務需求日益加強;在內部發展層面,金融供給側改革使得原來的高息攬儲、高息放貸的傳統發展模式無以爲繼,銀行亟須通過整體的數字化轉型來提升自己的差異化和精細化的經營能力,發展自身的競爭優勢;在監管政策層面,監管機構發佈了一系列關於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規劃和綱要,明確了銀行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江蘇蘇寧銀行金融科技高級研究員孫揚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目前,資產利率持續下行,息差壓力增大,在低息差的前提下,銀行如何實現商業可持續化,關鍵就在於數字化轉型是否成功,是否實現業務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全流程數字化。“數字化轉型如果真正實現,可以顯著降低銀行經營成本和費用,增加銀行的利潤空間,還可以顯著提升銀行的產品競爭力、銀行和實體經濟的融合程度以及銀行風險管控的能力。”

面對數字化轉型的趨勢,工商銀行率先於2015年3月向全國正式發佈了互聯網金融品牌“e-ICBC”及一批主要產品。隨着數字化轉型的推進,2022年1月,工商銀行隨即發佈了數字化品牌D-ICBC,並表示將重點從“數字生態、數字資產、數字技術、數字基建、數字基因”五個維度佈局進行總體佈局。

從工商銀行的實踐看,D-ICBC數字生態經過了兩年的發展後,已經成爲該行發展的新引擎。

從具體的表現看,利用D-ICBC,工商銀行強化了對內對外重點服務平臺,創新經營發展模式。包括做強“手機銀行、開放銀行、工銀e生活”三大對外平臺,開創金融服務與生活服務融合互促、自有平臺與開放平臺優勢互補的新局面;做優“網點服務平臺、客戶經理平臺、智慧辦公平臺”三大對內平臺,實現服務模式由傳統“線下、以人爲主”向“線上、數據驅動”轉變,持續提升網點競爭力、客戶經理營銷能力和員工辦公效率。

在服務平臺建設下,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工商銀行個人手機銀行客戶數超5.36億戶,月活突破2億戶;工銀e生活月活客戶數達1480萬戶,較2023年年初增長29.5%;開放銀行深化與外部生態平臺合作,打造數字供應鏈服務平臺,覆蓋醫藥、建築等近30個行業,合作方數量超4.6萬戶,交易金額超150萬億元。

在D-ICBC建設下,工商銀行進一步完善業務服務支撐體系。包括持續創新金融服務產品,推出“天天盈”個人現金管理服務,創新帶押過戶模式的個貸組合產品,推出涉農貸款產品“種植e貸”,加快“工銀全球付”推廣,全面升級司庫和全球現金管理服務體系。持續完善數字化運營體系,部署近3萬項數字化運營策略,推動存款、基金、理財、保險等重點產品銷售交易額超1.23萬億元;加快推動“技術換人”,數字員工承擔22000餘個自然人的工作量,爲基層減負賦能。

強化數字化模式變革

銀行數字化轉型需要強化一系列的支撐力量。《指導意見》曾指出,鼓勵銀行組織架構創新,以價值創造爲導向,加強跨領域、跨部門、跨職能橫向協作和扁平化管理。

記者瞭解到,爲促進數字基因深耕厚植,工商銀行紮實推進了體制機制變革。2023年,該行持續推廣“揭榜掛帥”機制,通過集中優勢資源有效解決技術架構轉型、經營管理方面的緊迫難題,促進創新型、複合型人才培養。同時,該行建立了金融科技倫理機制,把科技向善的理念嵌入金融產品研發全生命週期,提升新形勢下的科技管理有效性、公平性、普惠性。工商銀行還持續完善集團內跨條線、跨機構聯動的數字化運營體系,部署近3萬項數字化運營策略,推動基金、理財、保險等重點產品銷售交易顯著提升。

與此同時,工商銀行持續夯實數據技術支撐體系。包括積極推進技術架構轉型,實現全行7億多個人客戶信息和10億多個人賬戶從主機向“雲+分佈式”的遷移;數據要素資源日益豐富,在安全合規前提下,主動融入社會數據大藍海,加大政務、運營商、互聯網數字等外部數據的引入,以更豐富的數據要素驅動業務模式變革;加快前沿技術研究成果向業務價值轉化,全面佈局AI大模型、量子計算、北斗定位、空間信息等前沿技術領域。2023年上半年,該行新增公開專利1878件,累計專利授權數量2941件。

談及數字化建設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工商銀行副行長張文武在該行2023年中期業績報發佈會上透露,工商銀行將圍繞打造科技強行、數字工行持續發力,推動科技創新能力加快轉化爲綜合服務能力、價值創造能力,主要聚焦“三個強化”。

一是強化數字賦能。不斷完善企業級數字化、生態化、智能化科技平臺,推出更多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數字化產品。

二是強化模式變革。圍繞數據驅動、板塊運營、生態鏈接、全域觸達等領域加強基礎能力建設,着力推動業務模式、管理流程、組織架構的數字化轉型變革創新,全面提升用戶體驗、業務效率和經營價值。

三是強化技術升級。紮實推進技術體系轉型,升級全行信息基礎設施。把握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大發展機遇,與“產學研用”各方開展深度合作,加快推進AI大模型在業務方面的廣泛應用,全面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柳曉光建議,下一步銀行數字化轉型重點可以從新連接、新智能、新基建、新敏捷四個方向發力。

新連接,即從做強本地特色場景連接、做實客戶社交生態連接、做深銀行內部經營要素連接三個方面入手,打造以客戶爲中心的新連接。

新智能,即銀行需要強化自身的“數據智能”,通過強化數據資產化管理及提升數據場景化應用,創造業務價值,促進銀行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新基建,即銀行可以通過建設共享能力平臺、引入分佈式技術、部署雲計算等方式搭建多層次驅動的數字化技術架構體系,從而構建連接前中後臺的“變速器”,獲取對前臺業務和市場需求的快速響應能力。

新敏捷,即以企業數字化文化建設、數字化人才培養以及敏捷型組織構建爲中心的組織架構的變革成爲銀行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並能夠源源不斷地爲銀行帶來新的活力。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