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修正 投資價值浮現

臺新智慧生活基金經理人蘇聖峰表示,操作面上,考量利空消化狀況,可開始逢低加碼長期展望較佳的個股,除着重營運穩定度,2023年的成長性與產業是否有結構性利空變化皆爲關注焦點。科技股可觀察率先跌深的次產業與具評價優勢的個股,但需留意基本面風險高者即使位階較低亦無太多反彈機會;消費方面,電商、支付、汽車等可留意佈局時點;熱門題材如太陽能等長線看好。

國泰北美科技ETF基金經理人林淑娟表示,每年的CES盛會有如年度科技風向標,預示着一整年的趨勢與商機。主辦方CTA的預測,2023年全球消費性電子產品營收額,將可望比疫情前再高出約500億美元。而科技股在歷經2022年的逆風后,今年第一季後,聯準會有機會放緩升息步伐,有利科技股評價面修復。以知名的標普北美科技指數爲例,經過修正後,目前本益比已降至26倍,明顯低於近五年平均的32倍左右,長期投資價值浮現。

羣益投信國際部主管洪玉婷表示,主要央行採取升息舉措力抗通膨,雖令國際股市波動劇烈,經濟前景更引發市場疑慮,不過隨着通膨逐步降溫且通膨與升息預期也已多反應至市場價格中,也讓股市投資契機浮現。產業題材方面,以生技、電動車與多元電力的發展相對值得留意,主因生技類股抗景氣循環,且人口老化趨勢也令醫療需求不墜,類股表現值得留意,電動車與多元電力產業則在各國政策力挺與發展下,可望維持較高的成長性。

野村環球時機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黃奕捷表示,2023年是佈局股市的好時機,建議以次世代多重主題股票爲主,可關注醫藥創新、機器人與自動化、商業智慧、金融科技、實質基建與數位基建,能提升生產效率或具備創新科技、打造新興商業模式的企業,都可望成爲未來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