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Google彰化資料中心啓用10週年 持續承諾「智慧臺灣計劃」

Google在2013年於彰濱工業區正式啓用的資料中心,是 Google在亞太區的首座資料中心,在10年期間不斷擴建與運轉,除了支援亞太區與臺灣的網路用戶,亦與 Google位於全球各地的其他Google資料中心互相備援。由於資料中心與Cloud Region於臺灣的設置,再加上臺灣優越的地理位置,Google在過去幾年期間陸續投資了四條於臺灣上岸的國際海底電纜,包括已啓用的FASTER臺灣延伸段與PLCN、興建中的Apricot,以及近期才宣佈投入、首次採用多核心光纖(MCF)的TPU。截至2021年,Google所投資、於臺灣上岸的國際海底電纜項目,已爲臺灣創造超過6.4萬個工作機會、以及260億美元的GDP貢獻。

Google爲資料中心研發出具備碳智慧的運算平臺,讓資料中心可以針對最易取得零碳排電力的位置和時段,調節或轉移用電需求,也將自行設計的高節能Tensor Processing Unit(TPU)部署於資料中心,讓伺服器大幅提高效能。

此外,Google在臺灣的資料中心在設計之初便選擇以冷卻水降溫,且致力透過各種方式降低用水量,如:以夜間降溫、熱能儲存、雨水貯留等系統。另外,Google位於彰化的資料中心於2022年起便轉換爲100%工業用水,確保與民生用水分流。

Google網路基礎建設主要包含:儲存傳輸一般網路使用者資訊的資料中心、針對企業用戶提供雲端服務的Google Cloud雲端區域 以及全球海底電纜的布建營運投資。這些策略不但能幫助大衆與企業獲得更穩健、高速的Google產品和平臺服務,更能在設施擴建與技術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提升 Google的運算能力與儲存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