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水產養殖傳染病 中山漁推會攜手高市動保處出秘笈
國立中山大學漁業推廣委員會與高雄市動物保護處聯手合作,針對高雄地區水產養殖編撰《高雄市水產養殖傳染病防治》一書,協助漁民「對症下藥」,降低耗損,提升養殖產能及產值。(國立中山大學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養殖漁業最大挑戰是傳染病,容易衍生藥物濫用問題。國立中山大學漁業推廣委員會與高雄市動物保護處聯手合作,針對高雄地區水產養殖編撰《高雄市水產養殖傳染病防治》一書,協助漁民「對症下藥」,降低耗損,提升養殖產能及產值。
該書由中山大學漁業推廣委員會推廣教授、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助理教授王亮鈞,與高市動物保護處獸醫師馬丞佑共同主編,彙整雙方在疾病防治與科學養殖管理的專業經驗,將成果回饋給高市各漁會、產業與教育團體。
高雄市養殖漁業平均年產值30億元,佔全國十分之一。興達港區漁會總幹事郭展豪表示,此書可讓當地漁民瞭解自身養殖魚種常遭遇的疾病問題,使用科學工具精準檢測並對症下藥,有效減少因疾病所導致的損失,也可大幅減少用藥量及藥物殘留,有助於產業升級。
王亮鈞表示,高雄地區常見放養魚種有石斑魚、金目鱸魚及吳郭魚,適合攝氏22至28度的水溫,但夏季溫度超標,容易產生熱緊迫,魚只便食慾不振、活動力下降,爆發傳染病、鏈球菌的風險相對增加。漁民可採取規律的換流水降低水溫,並配合水車給予充足的氧氣、降低飼養密度及減少投餌量,都可減緩魚只熱緊迫現象,避免疾病爆發。
高雄市動物保護處處長葉坤鬆表示,高雄市是臺灣水產養殖重鎮,爲就近服務養殖戶,動物保護處在永安、林園及鳳山均設有魚病檢驗站,由專業獸醫師進駐協助魚病診斷與用藥輔導,與中山大學漁推會合作,能造福更多的養殖漁民。
中山海洋科學學院院長兼漁業推廣委員會主任委員洪慶章強調,資源整合已成爲當代趨勢,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此書在中山大學圖書館及漁業推廣委員會辦公室均提供給學生及市民朋友翻閱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