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派|嫦娥六號順利返回地球,奔月路上中國創造了這些人類首次

摘要:每一次探月任務,都爲人類的星際夢想帶來新的希望。

歷時53天,6月25日,嫦娥六號返回器帶着約2千克重的“月球包裹”成功着陸內蒙古四子王旗着陸場,中國航天又完成了一項艱難而偉大的任務。我國成爲世界上唯一一個兩度着陸月球背面的國家,並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從月球背面成功採回月壤。

你知道中國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探索月球的嗎?嫦娥的故事最早開始於哪一年?在探月這件事上中國創造了哪些人類首次呢?

儘管古代中國並沒有開展過現代意義上的月球探索活動,但對月球仍有着豐富的文化和科學研究。公元前2300年左右,《尚書·堯典》中有記載:“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這表明古代中國早期社會就開始系統地觀測和記錄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了。不過,提起月亮,在中國最家喻戶曉的古代神話,還得是“嫦娥奔月”。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臺秦墓出土了戰國早中期的竹簡《歸藏易》,其中《歸妹》卦辭中有記載:“昔者恆(嫦)我(娥)竊毋死之藥於西王母,服之以奔月。”這大概是已知的“嫦娥”最早的出場時間了。

古時中國人喜歡想象和研究月球的原因,涵蓋了宗教、科學、文學、藝術和民俗等多個層面。隨着現代航天技術的發展,中國人對月球的探測和研究進入了深空探測和國際合作的新階段,並重新走到了世界前列。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軟着陸,玉兔二號月球車則進行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探測活動。爲了支持嫦娥四號任務,中國在2018年5月21日發射了“鵲橋”中繼衛星,這也是人類首次發射專用於月球背面通信的中繼衛星。嫦娥四號還實現了首次對月球表面土壤的中子和輻射劑量的測量、首次在月球表面嘗試培育生物、首次在月球背面進行了低頻射電天文觀測。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升空,任務過程中實現首次月球軌道上的無人對接,併成功帶回了約1731克的月球樣本。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號開啓世界首次月背“挖寶”之旅。任務過程中成功着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着陸區,通過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方式採集月球樣品,這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施的樣品採集任務。2024年6月4日,嫦娥六號自月球背面起飛,這也是首次月球背面起飛。

嫦娥六號返回器帶回的“月球包裹”即將開箱,希望從月球背面帶回的土壤能爲人類更大程度地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每一次探月任務,都爲人類的星際夢想帶來新的希望。遇到煩心事時,不妨也學古人擡頭看看月亮,我們離遙遠的月亮已經越來越近了,很難說什麼是不可能的,因爲昨天的夢想是今天的希望,也是明天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