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張牙舞爪》特展開展 與動物親密接觸

科博館《張牙舞爪》特展,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黃喉貂」生動靈活的立姿標本,可清楚看到足爪特徵。(科博館提供/陳淑芬臺中傳真)

科博館《張牙舞爪》特展,展出特有生物中心典藏的高山小黃鼠狼標本。(科博館提供/陳淑芬臺中傳真)

科博館推出《張牙舞爪》特展,館長焦傳金表示,盼透過特展珍貴動物標本,引導觀衆認識臺灣陸生哺乳動物。(科博館提供/陳淑芬臺中傳真)

2022.11.04臺中市▲科博館《張牙舞爪》特展,策展人陳慧玲說,動物排遺也透露生活食性。(科博館提供/陳淑芬臺中傳真)

科博館今年壓軸的《張牙舞爪—哺乳類動物牙齒與足爪特展》今天開幕。科博館館長焦傳金表示,展出從巡山員等視角來觀察大自然的哺乳動物,並依循食痕、足跡、糞便等線索,來與動物親密接觸,展出25種以上的臺灣哺乳類動物標本。其中,1件保育類動物「黃喉貂」的立姿標本,可清楚看到足爪特徵,相當珍貴稀有。

《張牙舞爪》特展由科博館、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及嘉義縣自然史教育館等單位合作展出,4日開幕儀式在30年資深巡山員高忠義演唱布農族歌謠的高亢歌聲中開展,將展至2023年5月28日。

焦傳金說,此展以巡山員角度,透過動物的足跡、排遺,瞭解淺山到中高海拔森林的哺乳動物的生活,進而保育棲地。特展具2大特色,配合2030雙語政策,展品作中英文標示;布場沒有木材,完全使用瓦楞紙,展現自然保育教育特色。

「森林是動物的家」東勢林區管理處秘書吳貞純說,觀展後歡迎民衆走入森林,體驗觀察哺乳動物的足跡、排遺,並與野生動物有美好邂逅。

亞洲大學學士後獸醫學系教授祁偉廉表示,臺灣哺乳類動物像松鼠、獼猴是日行性動物可在白天或黃昏看到,有很多夜行性動物,必須透過足爪、排遺「各種痕跡」才能辨識牠們的生存型態。

策展人陳慧玲、陳彥君博士揭示臺灣國家公園的巡山員近年發現的種種問題,他們發現捕捉到的黑熊中約一半斷掌或斷趾,反映臺灣黑熊成爲「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的危險處境;臺灣的石虎目前現存已少於500只。

陳慧玲說,動物排遺也透露生活食性,野豬等雜食動物,大便都是短棍型;草食動物例如野山羊等則是顆粒狀 。陳慧玲舉例,她在大雪山步道在岩石區發現有細細長長像麻花捲的動物大便,內有動物毛髮,就是典型的肉食動物,研判是黃喉貂的糞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