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直播切片火遍全網的大冰,堪稱黃磊們的榜樣。

在互聯網上,一夜跌下神壇的人不少,可一夜間從惡搞嘲諷逆襲到神壇之上的人,少之又少。

但最近,互聯網上就出現了這麼一個人。

——大冰。

大冰,很多人應該不陌生。

他在 2013 年前是山東衛視主持人, 2013 年後是作家,出版了一系列作品,很火,當年是中國第 13 屆作家榜第三,僅次於莫言和餘華。

以上只是他最爲人所知曉的兩個身份,有點以偏概全。

正確打開方式,看圖:

大冰的著作充滿情懷、流浪和江湖,喜歡他的人覺得他浪漫有俠氣,文藝範十足,不喜歡他的人覺得他矯揉造作,無病呻吟,看似一堆頭銜,實際缺乏真才實學。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如何評價大冰這個人 ?

裡面上千個回答,幾乎都是玩梗嘲諷。

不同年齡段文學喜好不同,《 悲傷逆流成河 》們只能在某些的時間段內打動你,過期再看,可能會覺得傻,甚至回踩當年的自己。

大冰文學也有保質期,好多年輕人再次審視時,甚至產生了厭惡和逃避。

再加上大冰在籤售和作品出版上的一些行爲極具爭議。

如此種種,大冰成了衆人玩梗的對象, “ 冰學 ” 就此誕生。

但這都過去了,最近的互聯網上,大冰,突然變成了一羣很好的人。

發生什麼事了?

許多年輕人的嚮往對象

原因說來也簡單,不少人通過大冰的直播,重新認識了他一次。

最開始出圈的,源自一搞笑片段。

簡化來說,大冰在直播間吃東西,有人反覆留言讓他別吃檳榔,後來大冰跟人聊天的時候提到:“善意的提醒?你怎麼知道你的提醒就一定是善意的呢?比如我吃的這個東西叫西梅 ”。

配上歪嘴笑,火了

觀衆們看完,隱約覺得這哥們比想象中好玩,真去直播間看了,更是大跌眼鏡:

這還是咱們認識的那個大冰嘛?

一位女兒講了自己母親的故事,已經結婚生子的母親,背井離鄉 “ 自願 ” 嫁過來,生了自己和弟弟以後,選擇迴歸之前的家庭,每年過來探親,現在女兒希望留住母親,原因弟弟沒有媽媽不好找媳婦。

大冰先是看穿本質,“ 你們付錢了,中介收錢了,這不是自願,這是拐賣 ”。

一邊分析,一邊飆金句:“ 難道一個人被拐賣了,生了孩子,就必須認命嘛 ” ?

類似的還有智懟勸婚, “ 人不是牲口,不是到了什麼季節就必須配種 ” 。

小孩想要輕生,大冰表示:“ 我能立馬給你想一個更好的選擇,你信不信 ” ,還真想出來了, “ 你不想呆在地上,那就出海吧,做海員 ”,勸住小孩後在直播間找了一個大哥,讓對方 20 分鐘內趕到小孩身邊,帶他去吃碗燴麪。

遇上黑粉,全程只用一句 “ 只要你加上你感覺這三個字,那麼我認爲你說成立,無論是否符合實情,因爲這是你的主觀感受 ”,讓對方一拳打到棉花上。

邏輯清晰,結論靠譜,三觀很正,思維敏捷,還特博學。

指點美術生學習,教人用 10 萬塊錢裝修等等,言之有物。

跟全國各地的人聊天,對方一開腔,大冰就知道對方哪人了,多聊幾句還能精準說出地方: “ 你是日照石臼的 ” ,網友們直呼原來大冰還有個身份是諦聽。

於是,最新的研究結論出爐了:大冰的十幾個身份原來是真的。

而網絡上針對大冰的評價,也由此徹底逆轉,近 30 天漲粉 108 萬,其中 10 月 14 、 15 號漲粉 73 萬。

想要大冰連麥只需要備註申請理由,正常排隊,但自從他爆火以後,很多人給他庫庫刷禮物,刷到榜一,就想憑藉鈔能力插隊,有趣的是,大冰把他們都拉黑了,還說這潑天流量自己承接不住。

大冰再次上分,成了大家心裡火且有趣的人。

以前我們說,互聯網能拉近距離,天南海北的人能聚集到一塊 “ 屏幕 ” 裡。

但真是這樣嘛?

大冰身上之所以能出現口碑兩極反轉,並非他人變了,恰恰因爲如今的互聯網是一個讓人互相走遠的互聯網,而我們此前從未真正認識過大冰。

畢竟從很早以前開始,刻板標籤就成了互聯網上流通的社交貨幣。

蔡徐坤,唱、跳、 Rap 、籃球,好玩。

黃磊,吃生豆角中毒,用兩瓶黃酒煮菜給嘉賓,好憨。

他們的梗火遍大江南北,人人熟知,但絕大多數人僅僅只是玩梗。

對他們的認識都是是從網絡碎片中拼湊、極化出來的刻板印象,由此,這些人在互聯網上,不再是一個活生生的真人,而是被剝離出來,成了一個梗,一種消費品。

這種滋味,最近的黃磊應該是感受最深刻的。

黃磊廚藝咋樣?從生豆角跟兩瓶黃酒這些事件來說,太塌房了。

可對於此前黃磊身上的廚藝特好這一標籤,咱沒法評價,可能是這個人真的飄了,也不能排除這是節目策略,衆所周知,進入屏幕,進入節目,所有人的真實身份就是演員。

但你看,各路明星來了對他都特尊重,你不會真以爲這個人沒點刷子吧?

再往大了說,看看現在互聯網上的各種分析視頻,黃磊說一句話,別人配十句話解讀的現狀,你也沒法真去了解黃磊這個人。

如今,風評驟降的黃磊,跟風評爆火的大冰,成了 “ 黑白配 ” 。

看起來黃磊老師只能無奈接受這一切,接受大家在自己出席的活動上,大喊生豆角了?

並不。

現在開直播,已經成爲公衆人物拉近和大衆的距離, “ 洗脫 ” 刻板印象的一個重要渠道。

只有做直播,跟大家面對面說上話,聊過天嘮過嗑,你才能從刻板標籤重新變回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口說無憑,有過往的案例爲證。

吳鎮宇,疫情的時候直播,模仿張藝興跳舞,模仿黃子華嘟嘴,還模仿陳奕迅唱歌,說髮際線纔是精髓。

網友們這才知道,原來真實的吳鎮宇,一點不高冷,搞笑男一枚。

張靜初也是啊,很多人對她的概念就是《 門徒 》裡的高冷女神,結果姐們跑小紅書上幹直播了,每天直播自己搞學習,生活跟大家好像沒差。

風評逆轉的也有很多,大冰,曹雲金,張大大。

原本的張大大,口碑不佳,曾經有個梗,如果有人爆料娛樂圈的負面新聞, “ 只要不認識就一律按照張大大處理 ” ,甚至在節目中痛哭過。

結果開了直播,成網友們在娛樂圈的人脈了。

這些人之所以能靠直播逆襲,除了直播能夠拉近距離以外,更重要的是,明星、主持人、相聲演員們,他們的職業就是面對屏幕,只是如今從電視熒幕遷徙到了手機屏幕中而已。

直播也是一種表演。

他們對此富有經驗,知道說什麼話是正確的,知道如何理清家長裡短,如何跟觀衆相處,做主播就是降維打擊。

大冰主持《 陽光快車道 》的時候,這節目在山東比《 快樂大本營 》還火。

當然,必須要說明的是,直播,尤其是直播聊天,特考驗一個人的真實自我,都是即時反應。

對於沒點墨水沒點沉澱的人來說,反而會放大負面,並不推薦輕易效仿嘗試。

回顧如今的互聯網,被瘋狂造梗全網黑的不少,因爲某個事件又被火速平反的人也不少,一切起起伏伏,又如此突然。

但無論是綜藝,又或是直播視頻,本質上都是被精心炮製過的個人節目。

我們被劇本帶着走,把梗從線上玩到了線下,以爲自己早就看透了這個人,然而僅僅是幾個直播切片,又能讓我們對這個人立即改觀。

誠然,直播可以擊碎那些剪輯視頻帶來的刻板標籤,但能夠在鏡頭前獲得鮮花和火箭,也不意味着真善美,也僅僅是因爲職業能力過硬。

對於他們來說,這些直播,有沒有可能也只是一場表演呢?

撰文:渡渡鳥武士

編輯:莽山烙鐵頭 & 面線

美編:煥妍

圖片、資料來源:

知乎:《 如何評價大冰這個人? 》等

微博:熱情元江等

小紅書:186 內向社恐純情男大、天眼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