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表演生活”賺流量走不遠

原標題:靠“表演生活”賺流量走不遠

近日,“小英一家”“東北雨姐”等田園生活類頭部博主相繼被質疑人設造假、自導自演。他們記錄鄉村生活的視頻作品,曾引發千萬網友關注並“追更”,現在卻越來越多地被認爲是“表演”而非真實生活。一句“這個互聯網到底還有多少是真的”,一時間引發衆多網友共鳴。

靠人設收穫流量,在當下的互聯網時代似乎已司空見慣。這一次,人們的“較真”不僅傳達出了一種普遍的社會情緒,更爲我們帶來對短視頻“去僞存真”的思考。

對於把日常生活“搬”進視頻、直播的創作者,粉絲關注他們,首先是源於對“真實”的好感和信任。“雨姐”租民房用來拍攝短視頻和直播引發大量“取關”,“小英”疑似賣慘受到衆多質疑……如果“真實”這一賣點不復存在,觀衆顯然不願將信任給予虛假的表演。

從情感意義上來說,創作者的人設反轉,會讓“走心”的觀衆倍覺受傷。很多人都從鄉村生活視頻中體會過獲得感和慰藉感:“小英”以記錄雲南農村生活艱辛而打動人心,衆多網友都曾爲這個身處困境仍堅韌樂觀的女孩送上鼓勵;“雨姐”的視頻以東北鄉村爲背景,通過幹農活、做農家菜等展現遠離城市喧囂的田園生活,很多觀衆表示,一聽到那標誌性的背景音樂就“渾身充滿了幹勁”。但當發現創作者並沒有拿出真誠的作品,自己的真情實意被當作了“流量密碼”,觀衆很容易覺得真心被辜負。而從商業角度來說,這類短視頻往往從初期就有着嚴格的商業目標,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劇本帶貨訴求明確,牽動觀衆的情緒,吸引人們爲其點贊、打賞、購買商品,甚至涉嫌虛假帶貨、引流傳銷。當真實性成爲可被隨意操控的變量,最終目的是轉化爲巨大的經濟效益,又如何不讓觀衆懊惱“小丑竟是我自己”。

也有人認爲,短視頻有劇本很正常,有商業目標也無可厚非,如果僅是虛構敘事,沒有涉及虛假帶貨等違法行爲,就不算“塌房”。實際上,人們對田園賽道頭部博主的期待,遠超一個鄉村生活故事的講述者。當受衆選擇了“觀看”,本質上是對他人生活的好奇和張望,願意以一種溝通、包容的態度去了解真正的人間百態,去和真實的世界產生連接,對於他們而言,一羣沒什麼背景卻自帶“風景”的草根,身體力行地詮釋着和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截然不同的人生方式和精神價值,值得追捧、信任,甚至將其作爲自己心靈的某種寄託。因此,如果這些頭部博主缺失了社會責任感,企圖通過“情緒遊戲”一而再再而三地透支大衆的信任,只能留下曇花一現的影子。

實際上,在大衆娛樂生活與短視頻日益融合的今天,內容真實性正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糖水爺爺、咖啡阿姨、髮型師曉華……這些成爲焦點的普通人本無意“出圈”,而他們能夠觸動人心的秘訣,在於始終腳踏實地而非“表演”生活,用真誠傳遞真實,用堅守分享美好,爲社會風氣與人心帶來溫暖積極的能量。去僞存真,我們才能期待一個理性繁榮的短視頻時代。(吳雨陽)

來源: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