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煞過拚客來1】客人撐起經營信念 月收30萬成長到360萬

當年川巴子之所以能挺過SARS疫情,創辦人張永華認爲是優劣汰換使然。(圖/黃威彬攝)

「疫情會過去,客人還會再來!」火鍋店「川夜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雖然每日的營收不斷下修,創辦人張永華仍一臉無懼。他的餐廳史,正是從SARS拉開序幕。

原本在大陸上海經營餐廳的張永華,二○○三年回臺與藝人弟弟張永正(小歪)合資,以每個月十五萬元租下臺北市復興南路一棟樓(一到四層),開起了「川巴子」,標榜道地四川料理。沒想到SARS蔓延,川巴子附近的SOGO復興館出現三起病例,讓臺北市頓時成爲空城,整條復興南路的行人寥寥無幾,「那景象幾乎讓我萬念俱灰!」張永華回憶。

當時,川巴子第一個月營收僅三十萬元,扣掉材料、人事與水電支出,還虧了幾十萬元,遑論回收裝潢與設備成本。「還好有客人鼓勵我:SARS會過去,冬天(火鍋旺季)很快就來了!讓我堅持下去。」

「那時候沒有考慮停損點,就是試着撐住,也因爲客人對於道地川味火鍋的期許,支撐我繼續經營的信念!」同年七月疫情解除後,川巴子的營收從三十萬元翻倍爲六十萬元。

爲了和其他火鍋店區隔,二個月後,張永華將單點模式改爲三百九十五元吃到飽,當月營收立刻增加到九十萬元,十二月的營收更高達三百六十萬元,不僅成爲時尚名店,創業成本也開始回收。

後來,張永華因家庭因素退出川巴子,直到二○一八年底,纔再度推出新品牌「川夜宴」。「發生重大事件就是檢視餐廳實力的時候,只要堅守品質並開源節流,經過『優劣汰換』,好的餐廳一定會被留下!」張永華相信,他一定能撐過這波疫情。

因家庭關係退出川巴子後,張永華在2018年底以「川夜宴」爲品牌重新出發。(圖/黃威彬攝)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