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不住通膨壓力 醫建議多拿幾天「自費藥」悄悄成常態

衛福部取消全臺醫療院所掛號費上限,引發各界討論。記者陳雨鑫/攝影

衛福部取消全臺醫療院所掛號費上限,引發各界討論,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指出,健保砍價讓醫療院所營運大受影響,各醫療院所爲了能繼續生存下去,只能從調整掛號費、推自費着手。物價飛漲,健保總額因設有成長率上限,即使調到天花板,也沒辦法讓點值「不打折」,他認爲調漲健保費或是由政府挹注健保總額,纔有辦法遏止醫療院所的掛號費漲價潮,讓民衆繳的健保費,可以實際使用到。

「看醫師愈來愈貴」這句話恐怕是民衆最近的心聲,大醫院調整部分負擔,診所調漲掛號費,不只看病不再便宜,有些醫師還會建議「多拿幾天自費藥」,繳完門診掛號費,還得再花150元左右的藥費。

林應然說,健保署給付診所藥費採取「簡表申報」,以3天爲一個單位,總給付65元,換言之,每一名患者到診所就醫,拿到3天的藥品,健保署都採取包裹的方式,給付診所65元的藥費,不管醫師開立哪幾款藥品,簡表申報就是給給付,讓健保署的作業流程簡化。因此,從過去到現在,民衆到診所看診,幾乎都是拿三天的藥物。

只是疾病百百種,患者狀況千萬種。林應然說,如果碰上一名細菌感染的患者,要吃7天的抗生素,怎麼開立藥品?方法一是請患者每三天回診一次,方法二是診所向健保署採「專案申請」7天的藥費,方法三是請患者自費負擔後續4天的藥費,不必舟車勞頓回診。通常診所會直接建議患者採方法三,因爲方法一對民衆太麻煩,方法二診所要向健保署採專案申請,診所得先幫患者付錢,依照過去的審查經驗,這類專案申請容易被健保核刪,醫院拿不到健保的錢,等於看診一次虧一次。

林應然說,醫師看診也需要收入,不能說長期壓榨醫師「看一次診,虧一次」,愈看收入愈低,最後有誰願意當醫師?健保點值節節下降,從過去打9折,到去年打7折,「已經打到骨折」,還不讓醫療院所調整掛號費「這很不合理」。

站在民衆的角度會認爲看病變貴,林應然說,實質上是物價通膨,健保總額未因應通膨調整,且健保法設下健保總額成長率的上限爲4.7%,今年總額成長率已經來到最高4.7%,也追不上通膨,目前政府也不敢讓民衆多繳健保費,總額看似增加,但實質在通膨的市場下形同萎縮,要醫療院所怎麼活。

政府應該思考,總額是否要比照現在的物價增加,不管是政府挹注,還是從民衆端增加健保費用?又或是不動總額,讓醫療院所採取推動自費項目維持生計,讓民衆直接感受到「看病好貴」,削弱健保當初設置人人都有辦法看病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