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個爽文
泡美國的理財論壇,看到一個夢幻無比的理財故事。
堪比童話。
一
有個美國小哥發貼說,很感謝自己的爺爺奶奶呀。
爺爺奶奶在自己出生當天,買了一些微軟股票送給作爲孫子的他。
那時候是1995年,微軟股價3美元。
結果成了他源源不斷的寶藏:
1)他上大學時賣了一部分,用來付學費;
2)現在他結婚了,不想和妻子再繼續租房住,就把剩下的大部分也賣了。剛好 付了一套好房子首付。
3)留了一點點作紀念,他打算傳給下一代。
小哥算了算——
這一筆27年前的“生日股票”,到賣掉爲止收益率是11093%
賺了110倍。
小哥準備在搬進新房那天辦一個暖房派對,當面告訴爺爺奶奶——
他倆給了自己多大的恩賜。
“I can tell them myself how much of a gift they gave me all those years ago”
二
網友很感動,紛紛祝福。
不少人也講了自己的童話 故事。
有人20多年前買了100股霍尼韋爾送給乾女兒,本來只是一個象徵性禮物。
結果這股票2021年暴 漲,一下就夠房子首付了。
有人說自己28年前給兒子買了1000美元的蘋果、1000美元迪士尼,現在賬戶裡有6萬美元了。
...等等。
又有人說:很受鼓舞,我 現在也是這麼幹的。
希望18年後自己也能見證奇蹟 。
haha
這些理財故事,是不是美好得不真實?
太爽文了。
其實吧!即便美國長期牛市,這樣的故事也不常見的。
所以這事在美國網友那裡,也引起了一些爭議。
有人就“擡槓”說——
通用電氣也是當年的當紅炸子雞,相當於如日中天的微軟。
1995年以來,股價只漲了一丟丟。
分享喜悅的帖主小哥表示同意——
你們說得很有道理。
將來我有了孩子,我給他們買的禮物應該會是指數基金,而非 單個股票。
這樣就安全多了。
美國人民真的很愛指數基金。
畢竟 美國的指數在這幾十年裡,沒讓他們失望過...
三
看了這個帖子,很羨慕。
我也發散地,天馬行空地想了想 。
我有時總覺得——
雞娃有必要麼?
因爲毫無疑問的是,未來普通人的暴富機會越來越少。
哪怕是特別努力的個人,被自己父母雞了很多年,可能最後也就是普普通通的打工人。 “打工人”非貶義
那是不是——
與其雞娃,那不如做爲媽媽的我,現在雞我自己?
我爲啥有這種奇怪腦洞?
也和今年見到的很多現象有關。
比如, 我最近總講一些美國人理財、日本人理財的例子。
很多讀者好奇我咋挖掘出來的?
不止美國日本。
如果你想看,我還可以講西班牙人、墨西哥人、法國人、德國人、泰國人、韓國人...blabla
全世界人民的理財故事。
因爲我用了一個AI翻譯插件。
譯的非常有“生命力”。接地氣,我一下子就能看懂很多本地人的意思。
看這些帖子,不需要我僱一位翻譯。也不需要我費力領悟,速度也超級快。
比以前的機器翻譯,已經遙遙領先了。
一眼看懂,深入語境的看懂。
這就是AI的革命...太牛X了。
我自己深深覺得——
國內90%的筆譯崗位,或許會受重創,甚至失業。
不僅如此,很多領域已經出現了深刻的ai變化。
未來會是一個AI的時代。
很多東西都會被機器替代,何必拼命去雞呢。
又或者, 從經濟發展的自然規律來講——
娃娃將來長大後, “靠打工暴富”的機會,很 可能 比我們這個時代少。
離我娃長大成年,至少還有20年的時光。
這個過程中,爲啥我不早做籌備呢?
讓複利發揮作用呀。
我現在不斷買入收息股、和ETF,也是有這種心思在。
雞好了自己,留下一筆“不斷複利”的資產給娃。
或許比娃娃將來靠自己 努力 賺錢,更要輕鬆?
美國小哥這個帖子,又冥冥中描繪了我的心意。
當然。
雞自己,也不止是留一筆錢。
雞自己的過程中,這種耳濡目染, 本身也是 一種家庭教育?
帖主小哥就說, 他家從爺爺奶奶開始,就很有精打細算、擅於規劃的家族 傳統。
積極地投資、過節儉的生活。
這讓他一路都走得很順。
他和妻子現在也在積極地 攢錢、 理財、投資。
現在他也打算給孩子留一筆“出生禮物”, 當然,可能是選指數基金了。
這種思維和習慣上的傳承,也是一種價值。
ps.
我的育兒經驗並不豐富, 很多 看法不一定正確。
所以我說啥,大家可以批判。
人的想法是會變的, 或許我以後也會變呢?
我很多同學和朋友 的娃,都已經上小學了。
她們說——
你不雞娃,是因爲娃還不夠大,還 沒上學。 “等孩子 上學了,身邊的人都在雞,你 也會忍不住的。”
畢竟人有同伴壓力嘛。
“我的娃,怎麼可以比別人的差?”
說不定我也變心意呢...
哈哈,寫下這些胡思亂想, 過 幾年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