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屏熱搜放大鏡|吃席的最高境界是什麼?記者找到了雲南“跳菜王子”來告訴你

嘿,大家好!

開屏熱搜放大鏡閃亮登場!

在這裡,開屏新聞記者將落地熱點新聞,深入挖掘熱搜背後的新聞故事。每天5分鐘,和開屏新聞一起一覽昆滇爆款話題,開啓精彩探索之旅!

今天是2月11日,截至11時12分,昆明網友們熱切關注着本地熱門話題,微博昆明同城熱搜前幾位分別是:

此外,由@春城晚報主持的話題#昆明大中小學開學時間來了#也獲得了網友們的熱切關注,話題熱度還在持續攀升中。

【一】

這就是雲南吃席的最高境界

2月11日,#這就是雲南吃席的最高境界##雲南帶着跳菜舞來上分啦#兩個話題登上微博昆明同城熱搜榜。對此,開屏新聞記者採訪到了被當地人親切稱呼爲“跳菜王子”的大理州彝族跳菜州級非遺傳承人施有偉,來聽聽他怎麼說。

◆從敬客禮儀到文化名片

“南澗跳菜(即彝族跳菜),又叫‘擡菜舞’,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習俗。”施有偉介紹,南澗跳菜起源於彝族民間宴席,是上菜時的一種風俗禮節性舞蹈。它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上菜方式,更是一種充滿儀式感和藝術性的表演。

“跳菜的精髓,就在於‘跳’字。”施有偉解釋道:“這個‘跳’,不是亂蹦亂跳,而是有節奏、有章法的舞蹈。引菜人在前引導,擡菜人緊隨其後,他們步伐穩健、身姿優美,每一個動作都與音樂的節拍完美契合,展現出一種獨特的韻律感和美感。”

據介紹,跳菜表演通常由引菜人和擡菜人共同完成。引菜人身着彝族傳統服飾,手持鮮豔的手帕,在隊伍前翩翩起舞,引導擡菜人前進。擡菜人則根據不同的菜品和表演形式,採用頭頂、手託、肩扛、口銜等多種方式,將盛滿菜餚的托盤穩穩地擡到餐桌旁。他們時而步伐輕盈,如行雲流水;時而動作剛勁,如雄鷹展翅;時而詼諧幽默,引得觀衆陣陣歡笑。

“除了傳統的舞蹈步子,有時候還會結合一些武術的動作,看起來既好看又穩當。”施有偉說:“跳菜的隊形也是有講究的,我們叫‘棋子式佈局’,擺菜的時候就像下棋一樣,一步一步,有條不紊,最後會把所有菜品都擺成一個好看的圖案。”

◆解密南澗跳菜的“獨門秘籍”

用頭頂着、用手託着、用肩擡着、用嘴咬着,一個盤子、兩個勺子、三張桌子……伴着歡快的音樂,身穿彝族服裝的表演者陸續將菜從廚房擡到宴席場地,引菜人舞動着手帕配合擡菜人的步伐,將擡菜人引至桌邊,爲賓客上菜。他們會根據音樂的起伏急緩,跳出不同的舞蹈動作。施有偉告訴記者,南澗跳菜經過多年傳承和發展,已經形成了宴席跳菜和舞臺跳菜兩種表現形式,以及“常規跳”“空手疊塔跳”“口功送菜”等多種高難度的跳法。

“宴席跳菜,講究的是敬客和喜慶,所以動作比較注重禮儀性和觀賞性。”施有偉表示:“舞臺跳菜,則更注重藝術性和技巧性,動作會更加誇張和富有表現力。”

此外,施有偉認爲最有挑戰性的動作,莫過於“口功送菜”。一位有經驗的跳菜藝人,口中要緊緊銜着兩柄大銅勺,勺上各置一大碗菜,頭上還頂着一個托盤,托盤中擺放着八碗菜,雙手各託一盤,盤中也各擺放着八碗菜,全身共攜帶二十六碗菜,在激昂的音樂聲中,他需要跳躍、旋轉、騰挪,口、臂、腕、頭、指,全身各部位協同配合,將展現“口功”“臂功”“腕功”等一套動作,最終將碗菜精準地擺放在餐桌上,整個過程需要一氣呵成,流暢自如。

“這些行雲流水的動作需要後天不斷練習,‘頭頂盤子’是我們跳菜藝人的基本功,也是最難練的。”施有偉告訴記者,“要練好頭頂盤子,需要長時間刻苦練習,掌握平衡的技巧,此外還要有良好的身體協調性。除了‘頭頂盤子’,還有‘手託金鼎’‘金雞獨立’‘五穀豐登’‘步步高昇’等多種表現形式,每一種形式都有不同的動作和技巧。”

“現在學習跳菜的人越來越多了,年輕人也喜歡學,這是一件好事。”施有偉欣慰地說:“我今年67歲了,也帶了不少徒弟,希望能夠把跳菜這門手藝一代一代傳承下去,讓跳菜文化永遠流傳下去。”

如今,“南澗跳菜”已不僅僅是一種宴席上的上菜方式,它已經成爲南澗縣的一張文化名片。這些年,南澗縣積極推動跳菜與文化娛樂業、餐飲服務業、旅遊業等產業的融合發展,讓這項傳統技藝煥發新生。

【二】

無量仙翁的袖子讓一批特效師崩潰

2月11日,#無量仙翁的袖子讓一批特效師崩潰#相關話題登上微博昆明同城熱搜榜,網友們對無量仙翁的袖子特效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許多人認爲,正是這種對細節的極致追求,才使得《哪吒之魔童鬧海》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特效師們的辛勤工作和專業精神贏得了廣泛的認可。此外,一些觀衆還調侃道,無量仙翁的造型和動作設計非常有趣,即使在緊張的情節中也能帶來輕鬆愉快的感覺。

當哪吒的熱血故事和精湛特效給觀衆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時,部分幕後英雄也隨之浮出水面——在片尾長長的特效公司名單中,雲南昆明線立體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線立體”)也位列其中。這家由90後特效師金濤創立的小微企業,以其精湛的毛髮布料解算技術,爲這部現象級動畫鉅製貢獻了關鍵力量,特別是片中仙風道骨的無量仙翁,其飄逸靈動的衣袖,便出自“線立體”之手。

昆明線立體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了影片中近二三十個鏡頭的毛髮布料動態模擬解算。據公司負責人、90後特效師金濤透露,無量仙翁的袖子特效製作尤爲複雜,幾乎每一個褶皺都需要手工修復,整個過程耗時約三個月。金濤表示,這樣的精細程度堪比手繪動畫,特效師們爲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據悉,《哪吒之魔童降世》經歷了66次劇本修改,完成了1400多個特效鏡頭;《哪吒之魔童鬧海》在前作基礎上全面升級,角色數量是第一部的3倍,特效鏡頭近2000個。電影的成功離不開其精緻的視覺特效,除了昆明線立體文化有限公司外,還有江蘇無錫的墨境天合、天工異彩、倍視傳媒等全國多家公司也參與了《哪吒之魔童鬧海》的後期製作。在高速動態場景中,角色與特效的無縫融合展現了視效團隊對電影工業化流程的精益求精。

今天的“開屏熱搜放大鏡”之旅告一段落

明天同一時間

開屏熱搜放大鏡

繼續和你一起探索更多昆滇精彩!

策劃 王雲

統籌 何曉宇 孫琴霞

開屏新聞記者 張田睿 王利絢 楊維琦 文 受訪者供圖

一審 資漁

責任編輯 何丹 陳潔

責任校對 楊颺

主編 武熙智

終審 編委 李榮